科技的發達為大家的生活、工作、教育等方面帶來極大改變,社會對未來人才的要求亦有所不同。因此,學生從學習中需要建立多樣化的知識應用、技能及品格,為未來多變而不明朗的世代作好準備。那麼,成就莘莘學子的未來學習空間、模式和內容,又可以是怎樣呢?
為呼應教城20週年主題 —「教育當下,立足未來」,拓闊學生對創意學習的視野,教城以「成就『我的未來』教室」為主題,舉辦微動畫創作比賽,讓中、小學生發揮數碼創意,以微動畫呈現對讓學生立足未來的學習空間、學習模式、學習內容的憧憬,為未來早作裝備,使學生在靈活多變的學習環境及模式中汲取新知,邁向更充實愉快的學習新里程。
網上頒獎禮
請點撃「得獎名單」以查看比賽結果。
目的
- 培養學生對21世紀技能的認知、思考裝備相關技能的創意方案、明白「學習」並不限於課室內
- 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善用電子工具和軟件設計作品,以建立21世紀能力和技巧
- 透過分享得獎作品,讓公眾了解學生心聲
組別
-
小學組(小一至小六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參賽)
-
中學組(中一至中六學生,以個人為單位參賽)
*以2020/21學年計
比賽規則
- 每位學生只限遞交一份作品。
- 參賽作品必須為參加者親自創作。曾經以任何形式發表或出版(包括網絡)、曾經參加其他比賽或翻譯之作品概不接受。
- 參賽作品必須為原創以及未曾在其他場合使用。作品一經遞交,表示參加者保證作品並無包含任何第三方之版權內容,及沒有侵害他人的知識產權。作品亦不能包含淫褻、色情、暴力、宗教、政治或不雅內容,主辦機構有權不作事先通知下取消其參加及得獎資格。
- 若得獎作品在獎項公佈後發現違反作品規則,會被取消所得的獎項資格及須退回所有獲頒的獎項。
- 作品一經遞交,表示參加者已閱讀並同意比賽的所有規則及條款。
- 主辦機構在收到參賽作品後,將不會作個別通知或退還參賽作品。
- 在比賽結果公佈前,參加者不可將參賽稿件投交至其他比賽。
- 主辦機構保留展出及發布參加者的參賽概念及作品之權利。
- 作品一經出版,版權屬主辦機構所有。主辦機構保留對作品的修改、編輯、出版、轉載等權利,而不另作個別通知。
- 主辦機構保留權利更改、取消活動內容及細則,而毋須作另行通知。
- 如有任何爭議,主辦機構保留最終決定權。
比賽日程
10月17日 |
「由概念到成品」創意設計分享會 |
9月28日至11月30日 |
製作及遞交參賽作品 |
11月30日下午6時 |
截止遞交參賽作品 |
12月 |
評判評選及網上投票期 |
12月下旬 |
公佈結果 |
2021年2月 |
頒獎禮 |
支持機構
作品要求
- 參賽作品必須配合比賽主題:「成就『我的未來』教室」。參加者可從以下一個或多個範圍設計作品,以培養學生知識、價值觀、能力及態度等各方面,立足未來:
- 未來學習模式
- 創意學習空間
- 與時並進的學習內容及方法
- 參賽者可使用各種數碼材料,包括插圖、照片、圖形、文字或以上各種組合設計GIF動畫。
- 作品必須為GIF格式。
- GIF動畫可包含文字;參賽者可用中文(書面、口語)、英文或中英混合創作GIF。
- GIF動畫應以循環方式播放,全長不多於20秒。
- GIF動畫不得大於10MB,解析度為400 x 400像素或以上。
- 參加者需為作品提供不超過300字的簡介,闡述作品主題、特點或設計意念等。
- 主辦機構有權向參賽者索取原稿。
評審準則
評審團由各專業團體的成員組成,根據以下準則進行評審:
1 | 主題訊息及動畫內容 | 40% |
2 | 創意 | 30% |
3 | 整體美感及繪畫技巧 | 30% |
小學組、中學組各設有:
|
註:得獎作品有機會被主辦機構採用,刊登於主辦機構網頁、社交平台及出版刊物等作宣傳用途。
得獎名單
得獎學生將獲另行通知。
小學組
獎項 | 作品名稱 | 學校名稱 | 學生姓名 |
冠軍 | 未來的「學習泡泡」與VR體驗 |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 陸憫謙 |
亞軍 | 未來式學習 |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 | 吳心諾 |
季軍 | Do you like our iClassroom? | 九龍城浸信會禧年(恩平)小學 | 張詠嫺 |
優異獎 | 成就「我的未來」教室 | 香港嘉諾撒學校 | 洪紫萱 |
My Future Classroom |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分校) | 呂泓錕 | |
在家學習的未來教室 | 路德會沙崙學校 | 馮振東 | |
我的「AI老師」 | 仁德天主教小學 | 伍子琳 | |
我的未來教室 | 元朗官立小學 | 徐敏培 | |
我的未來教室 | 元朗官立小學 | 周臻駿 | |
最佳創意大獎 | 未來的「學習泡泡」與VR體驗 | 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 | 陸憫謙 |
網上人氣大獎 | 我的「AI老師」 | 仁德天主教小學 | 伍子琳 |
中學組
獎項 | 作品名稱 | 學校名稱 | 學生姓名 |
冠軍 | 瞬間移動之教室 | 賽馬會體藝中學 | 雷皓然 |
亞軍 | 電子火焰教室 | 匯基書院(東九龍) | 謝松森 |
季軍 | 虛擬現實 |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 | 曾婧 |
優異獎 | 我的未來教室:VR課室我至愛 | 明愛樂進學校 | 譚光傑 |
海底教室 |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 徐稼霖 | |
free to explore | 張祝珊英文中學 | 劉暐楠 | |
未來學習模式 | 港島民生書院 | 蔡愷悅 | |
微動畫創作比賽:成就「我的未來」教室 | 保祿六世書院 | 馮臻晞 | |
未來 |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 何嘉恩 | |
如果,教室有不同的可能…… | 東華三院張明添中學 | 潘子澄 | |
最佳創意大獎 | 未來學習模式 | 港島民生書院 | 蔡愷悅 |
網上人氣大獎 | 瞬間移動之教室 | 賽馬會體藝中學 | 雷皓然 |
得獎作品
小學組
獎項 |
冠軍:陸憫謙 最佳創意大獎 |
亞軍:吳心諾 | 季軍:張詠嫺 | 網上人氣大獎:伍子琳 |
作品 |
![]() |
![]() |
![]() |
![]() |
作品簡介 |
未來的「學習泡泡」與VR體驗: 在未來教室中,教學模式會有別於現行的傳統教學法。 |
未來式學習: 作品的主題是未來的學習,作品主要想表達在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情況下,未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會與現在大大不同。在未來,我認為學生會在一個高科技的課室學習。例如: 每個學生的座位配有一台高科技的電腦,黑板亦會變成人工智能屏幕。作品中的女學生正在上常識課,當她佩戴上一副高科技的VR眼鏡,她彷彿置身太空,開展一場太陽系之旅。只要用手指一掃一撥,彈指之間便可以近距離觀察並認識不同的星球。最後學生運用高科技的3D畫筆在智能畫版上,凌空繪畫出一個栩栩如生的地球。 |
Do you like our iClassroom?: 未來教室可以聲控轉換場景,場景變化多端,例如雪人會融化,使學生感受到季節交替等自然現象。智能黑板能夠感應學生的想法,把他們的點子實體化,投射出來的影像更可以轉換成實物,與現實空間進行互動。 |
我的「AI老師」: 是次作品以「AI老師」為主題,AI老師在未來教室將會成為主流,AI應用甚廣,包括分級閱讀、智能評估、語音學習與及智能排課等。建基於此,微動畫內容便以「AI老師」為特點,在這四幅圖畫分別展現AI老師在中文、英文、數學及音樂科的情況,通過所想,將我對「未來教室」意念展現出來。未來的教育會在人工智慧的盛行下,令到教育界有劃時代的巨變。 |
中學組
獎項 |
冠軍:雷皓然 網上人氣大獎 |
亞軍:謝松森 | 季軍:曾婧 | 最佳創意大獎:蔡愷悅 |
作品 |
![]() |
![]() |
![]() |
![]() |
作品簡介 |
瞬間移動之教室: 在未來21世紀,隨著科技不斷發展,學生的學習模式已徹底改變,他們可以透過8G高速網路,將虛擬實境的應用推至另一境界。故事中的學生小然,在課堂完成授課後,一按眼鏡上的裝置,便可由課室的虛擬實境進入另一個學習或訓練環境,小然是游泳隊成員,他一按便將自己瞬間轉移到游泳池進行習訓。訓練完畢了,這樣就完了嗎?不!小然再按眼鏡另一邊的按鈕,又將自己帶到書桌上進行自己最喜愛科目的網上學習,看過有關動畫的課程,他便將自己的學習的故事製作成動畫。小然的學習模式和空間已經完全不受地域限制,同時亦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將來,同學們置身於虛擬實境的課室,可如常與老師和同學交談和進行討論。相信小然的未來教室,亦是很多很多同學夢想的未來教室。 |
電子火焰教室: 在我的構想裡,未來的教室,都是網絡虛教室,叫「電子火焰教室」。同學只要安坐家中,透過「神速閃電頭盔」,就能連接上「電子火焰教室」,上老師的虛擬課堂。有了這個裝置,同學可以在裡面自由活動,跟其他人交談,除了可以學習,同學亦可以在「電子火焰教室」內,一同學習和一起玩遊戲,再無須受疫情的限制了。 |
虛擬現實: 未來,城市發展急速。大多學校選擇網上實體教學。網上「實體」教學是一項成熟的科技項目,指在腦中植入晶片,透過腦中影像營造如同現實般的場景,可以自由在各種環境中穿梭。且人物之間的晶片是可以連結的,可以通過腦中神經真實的展現觸感等感覺,晶片像是把教室搬到了「腦中」,也不用擔心其危害性。當然,也可以選擇使用VR眼鏡來實現網上實體教學,通過裝置來連結其他晶片等。網上實體教學中,同學們在空閒時間可以選擇參加不同活動,達到「雲端旅行」的體驗,在各種環境下自由穿梭。在未來教室,教室不再只是侷限於學校中,「虛擬」可以運用在不同學科,讓教學變得既有趣又讓人們知道了科技發展的美好之處! |
未來學習模式: 學生在未來會用vr工具上堂,虛擬模擬老師,活火山,睡火山及死火山。學生們會在空曠的草地上戴上工具上堂,有助學生能感受自然和呼吸新鮮空氣,而不是宅在家中,附近亦會有個機器在監視,防止意外發生。 |
評審團由主辦機構成員,以及支持機構代表組成
- 香港教育城
- Mr. Letterless
- 香港翻轉教學協會
- 香港美術教育協會
香港教育城
電話:2624 1000
電郵:info@edcity.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