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樣學習體驗 藝術創意融入課堂學習
A A A+ A++

不一樣學習體驗 藝術創意融入課堂學習

教學有道

不少學校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透過將藝術元素融入課程,以戲劇、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知識之餘,亦可以啟發創意和培養對藝術的興趣。以藝術融入教學策略行之有效,長遠而言也有助培育學生廿一世紀能力、社交情緒學習。

表演藝術並不是香港教育的主流科目,部分學校或會於學科滲入戲劇元素,或設立相關課外活動,大光德萃書院卻另闢新徑,特設表演藝術科目(Performing Arts),納入初中基礎課程,甚至利用此課程來推動學生的廿一世紀學習能力。該校的廿一世紀課程設計統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及表演藝術科(舞蹈及戲劇)老師梁靜巒表示,培育學生創意及廿一世紀能力不單可以透過電子教學或STEM課程,戲劇及舞蹈也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

讓學生自由發揮創意的課堂設計

梁靜巒老師曾修讀戲劇教育碩士,過往於前校任教英語科時已將戲劇元素帶入英文課堂。直到於大光德萃書院主力負責表演藝術學科,梁老師更結合自己電子教學、英語、資訊科技學科的教學經驗,開創嶄新的課程設計。學校現時提供的表演藝術課是中一及中二年級的常規課程,每星期均有兩節課,課堂涵蓋戲劇及舞蹈兩大範疇。

從開始摸索到不斷優化課程,梁老師十分強調學與教的互動,為學生提供能夠自由發揮創意的環境,「希望學生享受課堂,可以任意自由參與討論,營造一個沒有既定課室秩序、沒有標準答案的學習環境,提供開放、安全的空間讓學生放膽表達意見,久而久之他們就會習慣開口發言。」當學生願意主動分享及表達,自然容易激發他們的創意潛能。

1.jpeg

梁老師鼓勵學生圍圈討論,讓學生踴躍發表意見的同時,亦學會聆聽及尊重別人的想法。

如何在課程設計上帶動學生跳出框框,去參與互動課堂?學校的戲劇課堂設計以「過程戲劇」(Process drama)為基礎,透過不同劇目文本,帶領學生代入角色思路、進行角色扮演,並設身處地分析戲劇情境,鼓勵學生參與設計劇情。舞蹈課堂亦常以簡單舞蹈知識和技能作切入點,鼓勵學生從影片學習,再進行即興創作和編舞設計。通過舞蹈課堂活動分享快樂、表達個人創造力。

回應不同學習需要 裝備學生廿一世紀能力

表演藝術課營造較大的學習空間來培養學生的廿一世紀學習能力及通用能力。梁老師深信在課堂中老師是指導角色,再提供自由度及空間給予學生去思考、與同學分組討論以共同解決問題,於過程中自然可以學會如何協作及領導、學會尊重他人的意見、自律地管理及分配時間,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創意的學習都可以在課堂中體現得到。

部份課程更會回應社會生活議題,學生可以從角色的虛擬處境中得到體驗及反思,例如於戲劇課堂進行代入劇作的角色的生活體驗活動,感受二十世紀英國低下階級的生活。梁老師亦曾經於課堂教授手語舞蹈,讓學生了解社會不同人士多樣的溝通語言,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同理心及關愛精神,建立正確的價值觀。

2.jpeg

學生透過模擬戲劇角色,讓學生從處境中得到體驗及反思。

即使不擅長或不喜歡跳舞和戲劇的學生都必需參與表演藝術課。梁老師提到,在教學過程中最開心就是看到這些學生的參與及進步。透過啟發學生創意、鼓勵他們發表意見及合作討論,學生的自信心及溝通技巧都大大提升。另外,藝術創意亦易於令語文能力較弱或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投入課堂,例如舞蹈課多以肢體語言表達,有助學生打破語言的障礙,重拾自信。

促進跨學科協作 讓學生懂得應用知識及技巧

多元化的課堂活動,使表演藝術課可以涉獵不同學科知識。戲劇課會回應英文科課程,運用相同的英國文學劇作為教材,例如莎士比亞、《玻璃偵探》等短劇。一方面透過閱讀文本讓學生初步了解戲劇研究及歷史,提升他們對英國文學認知;另一方面理解英文原著內容亦有助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完成戲劇課後,回到英文課又會安排相關延伸寫作的習作,回應學生所學。

另外,即使是課堂的小活動也能促進跨科學習,例如舞蹈課的體能熱身活動、戲劇課的繪畫角色肖像圖等,梁老師分享「學生在這堂學習到的拉筋伸展、繪畫技巧,又會自然地應用到體育科、視覺藝術科中;課堂學習到的技巧、知識是可以轉換角度去應用。」只要能整理課程的安排,學生也會能自然地應用到不同學科的知識,形成跨學科學習。

3.jpeg

戲劇課堂期間,學生參與前設活動,透過繪畫角色肖像圖,同時可以應用視覺藝術科學習的繪畫技巧。

靈活調整課程 提高學習的興趣

疫情下的網上授課限制了表演藝術課的教學,部份學生的家居環境更缺乏空間,使教學難度提高。因此梁老師靈活調整課程,選取易於網上進行的課堂內容,例如教授電子編舞課程,安排學生網上分組討論、合作設計編舞等,又會加入跳舞挑戰(Tik Tok Dance Challenge)的習作活動,讓學生在課後提交跳舞習作影片。在戲劇方面,除在網課中進行戲劇前置活動、文本分析,又加插廣播劇(Radio Drama)的元素外,不需要開鏡頭學生也可以在網課中以聲音參與演繹。

回到實體教學後,面授及分組活動恢復,學生也可以進一步享受表演藝術課的樂趣。學校也配合氛圍,每星期集會加插五分鐘的音樂、舞蹈表演環節,讓學生有機會把課堂上學習到的舞蹈編舞,於台上放膽表演。恆常的課堂培養了一班對戲劇、舞蹈有特別興趣的學生,他們更會積極參與學校相關的課外活動、校內表演比賽及戲劇節等活動,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

4.jpeg

學生於學校集會進行舞蹈表演環節,把課堂上學習及排練的舞蹈表演給大家欣賞。

透過表演藝術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像力及表達能力等潛能,對他們的個人成長發展及學習有莫大裨益。想知道更多藝術元素與教學如何相得益彰,不妨瀏覽教城的教師專業發展網站「Go eLearning」的相關主題精彩分享,讓大家汲取教學靈感,將藝術元素融入課程。

教學有道, 表演藝術, 廿一世紀技能, 社交情緒學習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