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可趨避的事情——生與死
A A A+ A++

人生不可趨避的事情——生與死

少年Teen空

生老病死乃人生的必經階段。正值花樣年華的你們,固然經歷過「生」,或許曾經不幸地「病」過,但又有否經歷過死亡呢?死亡看似遙不可及,卻總是圍繞着我們的生活。不論是對長輩、寵物,還是我們自身,都無可避免地慢慢步向死亡,你會怎樣面對?

寫遺書瞓棺材 思考珍惜生命

在香港,有協會舉辦過死亡體驗工作坊,讓一眾參加者體驗死前、死後、重生的感覺,引起他們對人生的反思。參加者需要寫下遺書,穿着亡人所穿的壽衣,之後進入棺材,最後出棺「重生」。參加者與拍檔分享對生命的看法後,便要寫下遺書,把心中所想及交代的事一字一句寫下。看過自己的遺照,便要踏入棺材。之後,工作人員會封棺,棺材的四個角會發出清脆的「啪」聲。在漆黑靜謐的的世界逗留十多分鐘後,參加者就能獲得「重生」,並分享重獲新生的感受。

死亡體驗活動 反思人生意義

這些體驗活動,不是解開死亡謎團的唯一鑰匙。參加者在活動後未必會立刻心態大變,馬上豁達面對死亡,但重要的是活動為他們帶來與自己對話的機會。試想像,你明天將要離開人世,今天你需要寫一封遺書,你會寫下哪些內容,傳達甚麼感情?是對父母、朋友的不捨和感恩、對交惡的人的抱歉,還是對自己努力生活的感謝?不論你的回答如何,在思考的過程當中,你已把至今的人生梳理一次,生命中最重要事物的輪廓已逐漸在你腦海中浮現了吧?現代人十分忙碌,甚至會忙碌到忽略自己的健康、身邊的人,忘記好好反思自己的人生,而這些活動則讓參加者「由死看生」,探討死亡外,亦從中反思生命的意義,梳理清楚人生目標及追求。

對於死亡,《史記》作者司馬遷表示「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而凱撒大帝則認為「懦夫在死前先死了很多次,但勇敢的人只死一次」。兩者都認為人在生時的行動和個人素養定義了死亡,你又想自己怎樣生、怎樣死呢?「生與死」是全人類都需要面對的課題,是成長的重要一課。如果你在思考後有點眉目,不妨把心中所想或經歷寫下來,投稿至「創作天地」,分享你對死亡、對生命的看法。

少年Teen空, 生命教育, 生老病死, 成長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