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創建教育新氣象
A A A+ A++

元宇宙創建教育新氣象

焦點專題

自全球大型社交媒體及多間跨國企業相繼標榜後,「元宇宙(Metaverse)」概念隨即風靡全球。香港科技大學候任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認為元宇宙是很多互聯網發展出來的技術組合而實現的一個全新網絡基礎架構,改變了互聯網生態。而涉及元宇宙的互聯網支持下的虛擬實境,不僅打破物理距離,甚至改變人類組織團體的方式,讓人類不受地域及時間限制,進入自由交流、零距離的世界。這個特點讓學生得以享受更多元化的課程內容,或讓未來學生學習內容變得更個人化;教師也可通過虛擬環境教會學生面對困難。同時,教師亦要積極裝備自己的技術和精進教學內容,保留競爭實力。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教大賽小)在榮休校長杜莊莎妮女士的倡議和副校長(課程、創新與科技)羅金源先生的帶領下,與鄺靈俊主任和卓煒嫻主任攜手探討元宇宙的虛擬平台,啟動「Discover2se -Metaverse in Education」計劃,讓學生於沉浸的環境中學習,於平台體驗探索、創造和社交。該校聯同合作伙伴以Microsoft Minecraft Education創建了一個以教育為目的,且受管制的元宇宙初型,以可持續發展生態為題,創建了具學習性及創造性的虛擬環境,教授學生保育海洋生物的知識和態度。

1_group_photo.jpg

(香港教育大學賽馬會小學副校長(課程、創新與科技)羅金源先生(中),與鄺靈俊主任(右)和卓煒嫻主任(左)攜手啟動「Discover2se -Metaverse in Education」計劃。)

改進混合式教育 主題與世界接軌

說到啟動計劃的契機,羅副校表示在年初參加了薯片叔叔共創社與國際科技教育科技協會(ISTE)的計劃,就混合式教育這個教育模式有了新的見解。羅副校團隊深感課時在疫情下變得更為緊張,但也不應成為學習的阻礙,若能創建一個教育元宇宙,讓學生能於這個平台進行學習,並互相交流,更重要是讓學生初步了解元宇宙,並對其產生一些認知概念,為未來作準備。他們選擇平台時,以「創建‧凝聚‧共享」為原則,以打破了學生被動學習的模式。在Minecraft的平台上,學生正正能夠把自己的想法創造,與別人分享,逐步形成了Web 3.0的「大同」世界。羅副校補充:「元宇宙或Web 3.0其實是把互聯網Web 2.0提升至視像化、圖像化的畫面。互聯網現在是生活中的必需品,Youtuber 職業的出現說明知識的來源不只是傳統的書本,當整個社會更傾向個人化的時候,我們會相信元宇宙或Web 3.0應更重視學生知識歸納及創建的能力。」

學生安全和課程內容亦是教大賽小團隊選擇平台的重要考慮條件。羅副校表示曾探討其他元宇宙平台的可能性,但在現存的元宇宙平台多是開放予公眾,風險較高,教師亦較難了解學生的狀況,難以確保學生接收正確、健康的訊息,故不適合用於教育。透過合作伙伴的優化,可將Minecraft成為一個打破地域界限的「聯校元宇宙」,而學生的學習歷程也有跡可尋。此外,老師、學生也熟識此平台,方便易用,能體現教育公平性及便利學生互相分享。

此外,學校團隊亦苦心思量計劃的主題,最後選定了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海洋保育。他們深信推動可持續發展是世界共同需要解決的問題,是每一個世界公民的責任,關乎世界的生態資源和未來的發展。教大賽小借助元宇宙,裝備學生學習創造和分享,培育學生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世界公民。

2_project.jpg

(教大賽小團隊與合作伙伴共同推展安全且具教育價值的元宇宙平台。)

虛擬與現實 學習與樂趣的平衡

Minecraft是Virtual World與Mirror World的混合體,學生操控着虛擬分身(Avatar)在虛擬環境中行動;而Minecraft世界某程度上是現實世界的倒影,擁有天空、不同的土地、海、時間和氣候的變化等。根據韓國一項對小五小六學生的研究,學生認為Virtual World有趣但不夠「有用」,而他們對Mirror World則持相反意見。

被問及如何平衡「虛擬」和「現實」、「趣味」和「功用」,羅副校的取態是「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鼓勵學生在現實生活親身體驗;在虛擬環境發揮創意,突破時空限制,例如以虛擬角色來一趟深海之旅。至於Virtual World有趣但不夠「有用」的問題,羅副校則以「對學生產出的重視」為對策,讓他們在平台設計和創造自己的作品,加強學生的投入程度;同時也會要求學生思考和解釋作品背後的理據,深化學習體驗。

3_field_trip.jpg

(學生到海洋公園實地考察,學習海洋生態知識。)

卓主任則認為Virtual World就如遊戲化學習,當學生抱着「有趣」這個前設和正面觀念上課,就會提升對課堂的觀感和學習效能。她認為電子設備只是教學的元素和工具之一,課程是否「有趣」和「有用」,課堂教學設計,教學策略的運用,老師的點撥才是讓學生投入學習的關鍵。

鄺主任憶述帶領學生參與計劃時觀察到學生的Minecraft操作技術嫻熟,無需教師從旁指導,而教師的角色則在於牽引和提醒目標,免得學生在遊玩的時候迷失方向。他觀察到學生經歷建設世界、準備演說,以及面對眾多嘉賓發表自己的見解後,除了技術有所提升外,更重要的是學生感受到「存在感」,認為自己所做的事別具價值。

4_shark.png

(學生創造了一條哭泣的鯊魚,以文字說明牠們面對的危機。)

提升學生資訊素養 展望更龐大的元宇宙教育未來

至於計劃和元宇宙於教育的期望和未來,兩位老師不約而同表示希望培養學生的正向價值。卓主任希望學生學習自信和責任。她認為透過較新穎的教育設計,更多學生可發揮所長。元宇宙有別於傳統的教育框架,更有效照顧不同學習傾向,賦權學生在嶄新的平台發揮。此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與其他同學分組合作,從而獲得與別人溝通合作、分享交流的自信;他們也要學習責任心,例如與他人合作時、評價他人作品時的態度、與接納不同意見的能力。鄺主任則希望藉着計劃培養學生的勇敢和愛心,例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未必有勇氣主動幫助別人,但在虛擬世界內,當遇到需要幫助的人,可嘗試踏出第一步去幫助別人。

5_student_in_group.jpg

(學生分組活動,合作完成計劃。)

羅副校放眼未來,期望這個計劃和元宇宙的技術可於未來繼續進步,從而提升全港學生的學習體驗。他深明元宇宙為世界的未來趨勢,學界需盡早裝備學生相關知識和意識面對未來。他舉例,在未來,學界可以把不同的設備和建築物放進元宇宙,讓學生參觀,學習相關知識;而學生也可提出想學習的元素,經過學校批准就可以發揮創造力進行建設。另外,學生的資訊素養亦是重點培養的部份。羅副校期望計劃的第二期能重點培育學生的價值觀和資訊素養。例如,他們可於世界中植入網絡詐騙的角色,讓學生體驗,加強學生的提防意識。羅副校總結,期望這個計劃能提供一個平台,匯集學習資源,讓不同學校和學生互相交流,造成協同效應。

元宇宙是世界大趨勢,因此學界需培育學生的認知。教大賽小踏出第一步,裝備學生接觸和認識元宇宙,加強學生的認知,鞏固學生的技術和資訊素養。期望學界能妥善利用元宇宙的優勢,為教育開創更多可能性。元宇宙是「學與教博覽2022」的焦點節目,主題演講包括:香港科技大學候任首席副校長郭毅可教授將從多角度探討元宇宙對教育生態帶來的改變、挑戰,與機會,並分享教育工作者該如何為創新的網絡世代作好準備;天普大學心理學教授 Kathy Hirsh-Pasek教授將通過科學實證為元宇宙的未來發展與設計方向提出建議,以及探討如何運用元宇宙科技輔助學與教,提高學習效能;文中提及的韓國學者之一徐雄先生將分享他於過百所小學進行元宇宙的研究成果和見解。想與各國的教育工作者交流全球教育發展的熱門議題,可以團體或個人名義登記參與博覽。

焦點專題,元宇宙,資訊素養,教育生態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