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有道

新年假期過後,下學期又要開始。面對新學期的種種挑戰,學生很容易患上「長假後遺症」,因未適應校園生活而構成心理壓力和焦慮情況。教師可適時通過正向教育為學生建立正向價值觀,使他們能勇敢面對喜怒哀樂。
正向心理學由馬丁沙利文博士(Dr. Martin Seligman)於1998年提出,透過發掘人類的優點和潛能,推動樂觀和互愛的正面元素。另外有研究顯示,學生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社交能力,可以緩解壓力,更能加強學習成果。
教師要為學生建立正向價值觀,可從以下五大途徑入手。首先是「正面情緒」(Positive Emotion)和「人際關係」(Relationships)。教師可鼓勵學生與師長、家人和朋友分享內心想法,互相接納欣賞,明白有負面情緒在所難免,最重要是學會抒發情緒。教師也可利用課堂或課外時間,邀請學生一起閱讀或做簡單運動以放鬆心情,舒緩生活的壓力。
然後是「全情投入」(Engagement)和「建立成就感」(Accomplishment)。教師在這部份擔當非常重要的角色,無論是平日課堂或測驗考試,也要給予學生明確的指引和目標,制定試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能力,以免他們迷失方向,無法投入學習。同時要給予正面回饋,協助學生建立成就感。
最後是「意義人生」(Meaning)。作為未來主人翁,學生該擔當世界公民的責任,為社會作出貢獻。教師可鼓勵學生多參與遊學團和義工活動,擴闊國際視野,幫助有需要的人,使生活更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