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來源,不但能增廣見聞,更能從中享受遨遊書海的樂趣。莎士比亞指「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教師如何為莘莘學子加添養份?如何助他們增加智慧?回應疫情的影響,學校可借助日漸盛行的電子書及智用豐富的網上資源,和紙本書互相配搭,以推動全校閱讀文化,激發學生閱讀興趣,並鼓勵從閱讀中學習,擴闊他們的知識、思維和視野。
智用數碼閱讀的優勢
電子產品盛行,人人都一機在手,其智能裝置便輕易化身成數碼閱讀媒介,透過網上平台便能隨時隨地閱讀電子書。無論是訂閱或借閱,過程均簡單便捷,加速電子書的普及化。雖然與紙本書的閱讀體驗仍有差別,但隨手可得、不佔空間的電子書逐漸成為發展閱讀的走勢。
電子書的潛力有多大?香港出版學會今年初進行的「香港全民閱讀調查」,探討香港人過去一年的紙本和數碼閱讀習慣趨勢。調查反映近七成受訪者有數碼閱讀習慣,並善用電子媒介來增加閱讀時間,數碼閱讀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另外,十八歲以下受訪者的閱讀中位數更達二十本書籍,較去年的十二本錄得大幅度的增長,而青少年閱讀紙本書及電子書的數量均有增加。要讓閱讀風氣於青少年年齡層進一步普及,除了從小培養閱讀習慣外,也需將閱讀融入數碼生活,因此推廣數碼閱讀及電子書的發展勢在必行。
學校起動建數碼閱讀氛圍
學校又如何塑造校內數碼閱讀氛圍呢?近年,不少學校都開始引入電子書,尤其是疫情停課期間,讓學生安坐家中都可閱覽書藏,並且配合課程進度推介相關的電子書,推動廣泛閱讀,建立自學氛圍。有別於傳統紙本書,電子書可載有圖片、動畫、多媒體等有趣元素,也可附帶聲畫效果,大大提高學生的閱讀動機及興趣。
善用數碼閱讀及其閱讀平台提供的數據回饋,有助教學靈活多變。教師可透過閱讀數據,了解學生的閱讀能力、進度、興趣及習慣,從而制定不同程度和主題的閱讀活動,照顧學習及動機差異,繼而推動深化閱讀。
選取優質電子書及資源
如何為學生精選優質電子書及資源,並讓他們輕易獲取具質素的讀物呢?
香港公共圖書館因應電子書的發展趨勢而新增大量電子書,以供公眾借閱。公共圖書館的電子資源庫設有十二個電子書館藏,包攬中文及英文電子書,其中「金閱閣」電子書收錄本地出版的中文電子書、「FunPark童書夢工廠」提供適合3至12歲兒童閱讀的中文繁體電子書、「eBooks on EBSCOhost」載有適合兒童及青少年的英文電子書及有聲書。這些電子書館藏深受大眾歡迎,其使用量於2021年維持於高水平,網上閱讀、借閱和試閱總共超過322萬次。
教城的「e悅讀學校計劃」更是專為學校而設的校本電子書訂閱服務,設有收費及免費閱讀組合,協助學校豐富電子書藏,推動廣泛閱讀。書籍內容多元,涵蓋不同題材的海外及本地優質中英文電子書籍。系統亦提供多元學生閱讀數據,助教師設計適切的閱讀策略。教師可運用統一派發書籍功能,或使用應用程式新增的「教師推薦書籍」,向學生推薦好書。另外,專為中小學生而設的主題書單、「名人推薦」的好書推介、「十本好讀」的得獎好書等都提供不少優質讀物的資訊作參考,以鼓勵學生閱讀。
身處數碼時代,電子書成為不少人的閱讀之選,也是學校推動從閱讀中學習及廣泛閱讀文化的新動力。想了解更多推廣全校閱讀的創新策略、選擇優質好書的竅門,可重溫教城早前舉辦的網上研討會——「嶄新機遇:復課後營造全校閱讀氛圍」(小學場、中學場),獲取更多靈感及點子,攜手建立「愛閱讀.樂分享」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