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最害怕的東西是甚麼?有人怕是陰魂不定的鬼怪,有人怕大自然各類型的昆蟲,亦有人會怕看醫生。最多小朋友害怕的,莫過於「打針」。只要看到又長又幼的針頭,就會嚇得哇哇大哭。不過現時再不用害怕了!最新研發的「微針注射器」,近乎「無痛打針」,令打針不再成為恐懼。
為甚麼我們要打針?
打針的原理是讓身體的免疫系統做好識別和抵抗病菌的準備,是一種安全有效的預防疾病方法。當我們打針後,身體會產生抗體,幫我們對付病魔!抗體可以記住病菌,當病菌不斷侵入並攻擊我們的身體時,抗體就開始在我們體內打仗,從而戰勝病魔。
甚麼時候要打針?
由出生開始,小朋友已經要注射不同的疫苗。從初生至幼稚園,小朋友就要開始接種六種疫苗,包括卡介苗、乙型肝炎疫苗、白喉、破傷風、無細胞型百日咳及滅活小兒麻痺混合疫苗、肺炎球菌疫苗、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及德國麻疹混合疫苗,以及水痘疫苗。而在小學階段,就需要接種這種疫苗的加強劑,以及人類乳頭瘤病毒疫苗,這些疫苗都能有效保護我們避免感染不同的疾病。
打針後出現不良反應?
在接種疫苗之後,可能會出現不適,例如接種位置的局部反應,包括疼痛、紅腫或瘀傷,也有機會出現發燒、焦燥、痾嘔、上呼吸道感染,甚至在接種疫苗後一個月內面部、身體或接種位置出現紅疹等情況。不過不用擔心,這是代表疫苗與身體產生免疫反應,均是正常的現象。而這些輕微及短暫的身體反應,持續一段短時間就會自行消退。家長在有需要的時候,可以冷敷接種位置及服用退燒藥等方式以舒緩症狀。
「無痛」打針的原理
每次知道要打針,是不是都會感到害怕呢?不過最新研發出的「微針注射器」,不用再害怕長長的針了。「微針注射器」採用微針陣列的設計,針孔直徑少於350微米,而針長則最多亦只有640微米。相比起傳統的注射針,微針的大小只有十分之一。這些細小的微針只穿透表皮,不會達到真皮層,所以需要接受注射的人不會覺得痛,就可以實現「無痛打針」。
想了解更多有關「微針注射器」,可以閱讀教城最新一期的小校報,認識更多有趣而實用的科學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