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港中小學陸續分階段復課,由居家抗疫,回到既熟悉且又帶點陌生的校園,相信學生也需時重新適應。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聯同一班教育有心人,於特別假期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舉辦不同的免費網上興趣班,維持特教生學習興趣和溝通能力,為他們重返校園作準備。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表示,網上興趣班讓不便外出的特教生也可在家參與,建議各界在復課後續辦,以支援特教生重返校園後的不同學習需要。
辦網上興趣班 保學習興趣
「特別假期」期間,家長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子女在家中猶如「困獸鬥」。教大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於網上舉辦「七彩暑假自學遊」活動,提供伸展運動、唱歌、環保手作等50多個網上興趣班,每節活動約40分鐘,吸引逾1,000名特教生報名。中心總監、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冼權鋒教授表示,「網上興趣班就像過往暑期興趣班一樣,讓學生於假期內有所寄托,學生知道星期三、十點鐘,他要開機上課」,從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若家長陪同參加,更可增進親子關係。
(教大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於特別假期舉辦網上興趣班,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圖為一名音樂教師在網上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活腦操」。)
創造社交平台 增特教生溝通能力
冼教授指,過往長假期後,特教生也有機會出現社交問題,「一個自閉症小朋友,經過長時間沒有跟別人溝通,就算放假前跟他玩得很親密的朋友,可能回校後,也要重新建立關係」。冼認為,網上興趣班創造出一個社交平台,擴闊特教生的社交圈子,「學生在網上看到的小組,與社區小組活動的功能差不多,起碼能提升他們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並笑言參加活動的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學生或較普通學生更積極發問和分享。
(網上興趣班創造了一個社交平台,圖中義工導師、教大五年級生黃文睿在活動中與學生分享「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歷史故事,並加入有趣問答。黃指特教生反應雀躍,熱衷討論故事內容,並分享生活瑣事。)
因不少興趣班也涉及小手工等創作,冼教授說,學生不僅能享受學習歷程,更可獲得成功感,「如果是有成品,起碼學生自己能擁有一份,也可以看到別人創作的方式,創造思想交流的機會」。
(「七彩暑假自學遊」為期兩星期,涵蓋多項不同主題活動,從冷知識問答、手作、桌遊,以至音樂活腦操、運動等,並由不同專業範疇的義工導師帶領,當中包括教師、社工、桌遊導師、心理學家、行為治療師等。)
復課後續辦網上興趣班 照顧不同需要特教生
冼教授坦言,網上興趣班有其限制,因導師較難取得教學回饋,難以因材施教,「在鏡頭上,有時難去處理個別特教生呈現的問題。儘管導師已特別留意他的需要,但在那麼多聲音下,大家都在說話,很難專注地給予某些協助予小朋友」,故認為網課未必能照顧到每位小朋友的個別需要。
不過,冼教授認為,網上興趣班較靈活和有其價值,「有時特教小朋友未必有時間,或者有人帶他們參加某些(實體)課外活動」,網上興趣班則讓不便外出的特教生在家學習,有助發揮他們學術以外的潛能,故建議各界復課後也可繼續善用這種模式。
特教生復課後或會遇上適應問題,卻又未必能輕易用文字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城「共融資料館」提供針對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專題資源,詳述情緒行為管理、社交溝通、輔導策略,並輔以實例和教材,協助教師和家長培育特教生。
教城「智識遊學園」亦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業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的學生共同設計了「狐狸先生算一算」等執行功能小遊戲,讓學生輕鬆提高知識量的同時,加強專注力。
「學與教博覽 2021」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的精彩影片亦已上載至教城一站式教師專業發展網站「Go eLearning」,以供重溫。教師只需以教城教師帳戶登入觀看影片,平台即會自動記錄收看時數,以作申領持續專業發展時數之用。教師可汲取創新教學靈感,於復課後的學與教中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