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用電子評估工具 與學生跨越公開試挑戰
A A A+ A++

善用電子評估工具 與學生跨越公開試挑戰

教學有道

中學文憑試(DSE)開考在即,應屆考生在疫情陰霾包圍下,學校課堂和溫習計劃都被打亂之外,更要面對開考日期的不穩定因素,定必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在這個關鍵時刻,學生更需要放鬆且調整心情,抓緊時間來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校及老師們又如何在接下來的溫習時間,提供學習上的支援,協助一眾考生順利跨越公開試的挑戰呢?

聚焦課題複習 以電子評估輕鬆進行練習

應試科目的學習內容多不勝數,在制定科目溫習時間表上可能難以入手。按不同學習主題來劃分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溫習策略。聖若瑟英文中學助理副校長(學與教)及生物科科主任周志聰老師分享他在公開試前夕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及內化學習知識,他表示「應用『By-topic』的策略讓學生在應試的最後鞏固階段能夠有焦點地進行課題式評估練習,透過電子評估將以往所學到的內容對焦到所考的題目去持續練習,提升效能。」

制定溫習計劃後,善用電子評估平台及工具作為溫習途徑,更可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切合個人化學習。透過集體安排學生每兩至三日為單位進行同一個課題的溫習,利用網上電子評估來集中訓練該學習主題的多項選擇題和長題目。周老師認為能力較高、自律的學生透過強化試題訓練可接觸不同考核題型,並分析作答表現來了解答題強弱項,達致「質」的提升;而其他學生都可以有目標地練習不熟悉的試題,從中了解問題重心及準繩作答技巧,以提升「量」為目標。

線上支援學生在家溫習

疫情嚴重,學校難以安排學生回校溫習或補課,對老師而言,掌握學生溫習進度不得不依靠網上及社交通訊軟件。

周老師主張學生一星期至少投放九小時溫習科目,因此在這期間他會一星期三天開設Zoom網課各三小時。學生出席網上溫習班,在鏡頭前自行進行特定課題的試題練習,如遇上學習困難又可以隨時在Zoom發問。這不但讓老師從中擔當支援者的角色,掌握學生學習進度而提供適當援助,亦令學生之間可以就同一學習課題互相支援及討論。

另外,周老師會採用社交通訊軟件的聊天群組集體管理學生溫習進度,就每次的主題式溫習訂下時間表,鼓勵及督促學生的電子評估進度,以免個別學生有溫習進度落後的情況和有需要時作出適當提點。老師不同層面的支援也有助學生可以自律溫習,投入應試狀態。

善用電子評估資源 及早推動廣泛使用

『By-topic』的策略把學習內容按課題劃分並應用到電子評估上,周老師補充,除了用做備戰DSE前的最後鞏固以找出學生在不同課題的掌握程度,這個評估設計更可應用到其他學習階段。例如每次完成一個課題教學、測考前夕、長假期,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課題式評估練習,以增強學生學習效能、檢視所學進度。因此在全校層面上,及早推動電子評估應用也十分重要,讓老師可以選擇較合適自己任教科目的電子評估平台,也讓學生可以受惠。

熟習文憑試試題對應付公開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城的網上試題學習平台(OQB)提供逾6,700條歷屆公開試試題,讓學生從評估中了解自己的進度。平台新增「預設評估」練習,更邀請資深教師將公開試試題按學習內容組成練習卷,方便師生可按需要揀選合適的卷目進行練習。教城鼓勵使用平台的老師都可以分享自製試卷,達致共享教學資源。

oqb1.jpg

(平台上的部份科目設有「預設評估」,載有同工製作的練習卷,其中也有周老師提供的生物科練習,按學習課題作分類,一覽無遺。)

學校及老師除了提供學習支援外,亦不妨多加關心應屆考生的情緒,以協助莘莘學子於疫下調節心態,因應有機會更改的考期及防疫情況而調整溫習安排,共同跨越公開試挑戰。

教學有道, 公開試, 電子評估, 在家溫習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