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各大院校、機構以至企業不時舉辦各類創科培訓及比賽,讓中、小學生有機會一展創意,運用科技解決各種難題,晉身成為新手發明家。自問具備一定的實戰經驗,想更進一步,解鎖更大的創科成就?以下四大素質,有助你盡展潛能,成為明日的Innovator:
同理心—換位思考 以人為本
不少人在初接觸創科時,都會著眼於科技上的突破,往往忽略了更重要的元素。創科旨在為人解難,若不代入用家的角度,感他人之所感,怎能構想出最「貼地」的創新方案呢? 同學們在動手製作創科成品前,不妨先設身處地、換位思考,透過觀察、傾聽或親身體驗等,將自己徹底融入使用者的感受中,體會他們的現實難點和需要,從而制定最合適的解決方案。
好奇心—求知若渴 虛心若愚
創科不一定是無中生有,有時一個偶然的發現,遇上一顆小小的好奇心,或會成就日後的偉大發明。所謂好奇心,就是對身邊事物抱有興趣和熱情,並且積極求知,尋找答案。作為創新者,需凡事好奇,鍛鍊對事物的敏銳度;懂得發問,以探索新知的心態尋根究底;永不自滿,持續學習和進步,才能發掘事情的另一面,早着先機。
自學能力—自主探究 跨科學習
疫情之下,相信同學們早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而跨學科的自學能力,可說是創科點子能否實踐的關鍵。真實世界的難題,大多牽涉不同範疇,所需的知識和技巧未必能在傳統學科中獲取。再者科技與時局日新月異,單一學科的知識亦難以應付時刻改變的需要。想突破界限,同學們平日應主動探究學科以外的領域,累積不同方面的知識,並將課內外的跨學科知識融會貫通,讓創意得以落地應用。
公民素養—關心社會 放眼世界
甚麼是「公民素養」?簡言之就是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涵養,不僅關心自身,更會參與公共事務,關注社會以至世界的共同議題。疫情發展至今,本地及世界各地湧現大量的公民創新,為了重塑在疫下的生活,創意盡出。以公民視野看世界,放眼於為人類創造更美好的未來,將助你在創科路上走得更遠!
在去年12月舉辦的「學與教博覽2021」中,多間學校在「InnoSTEMer Showcase」中展示學生的創新作品,不少針對疫境出謀獻策,亦有不少是從長者及弱勢社群的角度出發,既創新又「貼地」, 充分展現以人為本的精神。此外,教城每年亦會舉辦「Master Code編程大賽」和「Code2App挑戰計劃」等,鼓勵中、小學生活用科技,身體力行為大眾解難。想投入創科,成為未來的創意發明家,同學們不妨多參與同類型的創科活動,藉着交流拓闊自己的眼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