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理財師育成記
A A A+ A++

小小理財師育成記

家校童心

現代社會豐饒富庶,處處充滿物質的誘惑。在 21世紀的學習環境下,孩子掌握理財素養(Financial Literacy)是必備的共通能力之一。因此,正確的理財概念應從小培育,以為未來技能扎根。要擁有靈活貫通的理財能力,不能紙上談兵,需讓孩子從實踐中學習,成為精明消費者、培養良好理財習慣。家長與子女齊學幾招「理財兵法」吧!

量入為出 從一天的開支算起

子女一天的生活需花多少錢?擔任家中財政大臣的爸爸媽媽最清楚不過。要傳授理財知識,家長可與孩子一起羅列每天的消費項目,從中教導那些是必需項目、那些是想要項目,以此訂立固定零用錢的金額,建立預算的概念,同時教育子女恪守「量入為出」的原則。如子女請求額外補助時,家長可先了解原因及需要,再與子女商討如何可取得補助,使他們明白要付出才有收穫,切忌輕易妥協。只要學懂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自然順手拈來,還可畢身受用呢!

積小成多 把目光放得更長遠

你有聽過「棉花糖實驗」嗎?它是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Walter Mischel)於1970年代初在幼稚園進行的心理學實驗。實驗結果顯示,孩子自制力愈高,長大後的人生表現愈佳,因為這些孩子能放遠目光,忍耐較長時間,以獲得更豐厚的獎勵。

儲蓄與「棉花糖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把錢存在銀行、不胡亂花錢的人,可以得到利息獎勵,而且儲蓄時間愈長,獎勵愈多!家長可以鼓勵子女訂立儲蓄計劃,如果子女能如計劃執行,家長不妨給予額外獎勵,增添子女儲蓄的動力,有助養成儲蓄的好習慣。

張弛有度 給予財務自由度

此外,家長要與子女好好部署如何使用零用錢,預留部分作儲蓄,至於另一部分則可讓子女自行決定用途,藉此培養出理財意識和責任感。給予財務自由度並不代表完全放任。家長應適當地引導子女正確消費,確保零用錢用得其所。

反躬自省 記帳回顧過往消費

家中角落總有些「非理性消費」的產物,自買回來後便被冷落,丟掉又感可惜。如何及早培養起子女「理性消費」的思維呢?用記帳簿記錄收支是一大妙計!

家長可與子女定期回顧以前購買的物品,談談那些子女買回家後,卻甚少使用的物品。利用子女對衝動消費的後悔感,來教育子女消費前應衡量價值和實用程度,三思而後行,從中學會精明消費。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建立良好的理財習慣絕非易事,但若能把握學習黃金期教育子女,便能事半功倍。想透過遊戲學習正確消費的觀念,可鼓勵子女參加「反斗消費 Go Go Goal」網上問答比賽,於6月6日或以前觀看關於「識玩惜用」的影片並完成遊戲化題目,既有機會贏得豐富獎品,也可讓子女從中實踐精明消費及可持續消費!

家校童心, 理財素養, 理性消費, 精明消費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