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浪、龍捲風、乾旱、連場暴雨、水浸、山洪暴發的景象不只是電影中才看到的畫面,每年亦在世界各地上演。聯合國轄下的世界氣象組織(WMO)發表報告,指地球正出現巨變,全球極端天氣(Extreme Weather)事件現已成為新常態,發出「紅色警報」。近年極端天氣頻繁,更有研究指出,每年有多達五百萬人死於極端氣候。
熱浪
根據WMO建議,「高溫」是指攝氏35度及以上的氣溫,而當連續五天的最高溫度,比平均最高溫度超出攝氏5度時,則定義為「熱浪」。各地的高溫不斷,許多國家連續刷新歷史高溫紀錄。持續高溫引致異常乾燥,加劇土壤的水分蒸發,更伴隨著野火災害,造成持續性的大火。這不僅對當地居民、動植物造成危害,更會對生態系統造成極大的破壞。
水災
全球暖化令格陵蘭和南極的冰川及冰層融化,使全球海平面持續上升,加劇洪水氾濫。這樣則會導致低窪地區水浸,甚至被淹沒。地窪地區例如馬爾代夫、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更有機會在十年間消失,數以萬計的居民因而被迫搬遷,生計受到威脅。另外,當大氣變暖,空氣儲存的水分增多,降雨量也會增加,雨勢的強度及持續性增加,引發更多水災。
暴風雨
全球暖化導致暴雨發生的次數和頻率亦都會愈來愈多,暴雨會增加河流和排水系統的負擔。暴雨會引發嚴重水浸、山泥傾瀉、塌樹等災害,更有機會引致大規模泥石流,使多處房屋崩塌,造成人命傷亡。全球暖化亦會增加熱帶氣旋的生成,海水升溫為風暴提供更多能量,以致熱帶氣旋的風勢和破壞力都比過往更加猛烈。
極端天氣對人類和生態環境有嚴重的影響,長遠更對經濟造成巨大負擔。隨著全球氣溫繼續上升,危害也將持續加大。毫無疑問,我們必須為全球暖化負上更大的責任,不能坐視不理。因此,我們在生活中應該盡力節約能源,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保護地球出一分力。
欲了解更多科普知識,可參加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透過與香港教育城合辦「熊貓電子學堂:自然常識獎勵計劃」,透過有趣的短片和問答,認識我們身處的自然環境,包括海洋、濕地、生物等不同類別的知識。參加者除了有機會可以獲得獎勵,還有機會與世界各地區的學童一同比賽,競逐國際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