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三十」
A A A+ A++

消失的「年三十」

童學同樂

年近歲晚,一家人總會趁「大年三十」除夕夜,聚首一堂吃頓團年飯。不過,翻開2022年月曆,你可有發現今年「年廿九」之後,就直接跳至大年初一? 究竟是誰靜悄悄的偷走了「年三十晚」? 其實,每年是否有「年三十」,都是依照傳統的農曆曆法,按月亮盈虧圓缺變化而決定。今年「大年三十」消失,實由「朔望月」所導致。

小月、大月、朔望月?

「朔望月」是月亮圓缺的一個周期,「朔」為陰曆月的開始,由於月球的背光面向着地球,所以我們看不到月光;相反「望」可見明月,因為月球受光面全部對着地球。一個「朔望月」約等於29.5天。鑑於一個月的月數是以整數表示,農曆每月日數介乎29至30天,前者稱為「小月」,後者則為「大月」。

年廿九的團年飯

為什麼總覺得除夕夜不是「年三十」很罕見? 由於每月平均為29.5天,因此每年出現「大月」的機率較「小月」的多,而今個團年剛巧遇上「小月」,故沒有「年三十晚」。翻查資料,2013年及2016年其實也沒有「年三十」啊!

雖然今年沒有「年三十」,但除夕夜實為歲末的最後一晚,所以今年「年廿九」就是除夕夜,你準備好回家與家人吃團年飯了嗎? 中國人重視團年飯,認為這頓飯象徵着「豐衣足食」,傳統上,團年飯菜式數量不可為單數,有說最好12道菜,代表一年的12個月,而且必備雞的菜餚,寓意吉祥和幸運。

除夕夜後,就是農曆新年了!香港閱讀城收錄《中華里—生活時令系列 節慶(第一冊):春節、清明節》一書,通過深入淺出的文字,讓讀者了解更多有關大掃除、貼門神、掛春聯等農曆新年的傳統!中華里生活時令系列亦介紹了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等中國傳統節日。事不宜遲,快來發掘更多有趣的習俗和文化吧!

童學同樂, 農曆曆法, 除夕團年, 傳統節日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