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學推動自主學習 提升學習成效
A A A+ A++

混合式教學推動自主學習 提升學習成效

教學有道

隨著新學年將到來,教育局正積極安排復課,並宣佈所有幼稚園、中小學,特殊及補習學校等繼續以半天為基礎開學,何時重啟全日學習活動仍是未知之數。經歷上學年的電子學習模式,教師來年仍需因時制宜採用結合傳統面授課堂與電子學習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模式進行課堂,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更顯重要。

課前預習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態度

因應疫情的考量,學校大多安排半天的面授課堂,課堂時數大減,教師需要重新設計課程、進行課程的剪裁及優化。教師又如何從混合式教學中著手,讓學生以電子資源能夠做到在家學習,又能夠完成課程的教授呢?教城第一屆「創新教師獎」得獎者之一,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郭文釗副校長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的教學策略,既兼顧網上教學及面授教學兩種模式,亦推動學生線下的自主學習,達致新常態教學的目標。

tu_pian_1.jpg
(郭副校長積極從課程講授方式、教學內容兩方面去推動校內的教學轉變,實踐「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面對面授課堂的縮減,郭副校長主張混合式學習的課堂模式,由教師抽取部份教學重點讓學生預先在家中課前預備,先自行完成一部分學習。以常識課題作例子,郭副校長安排小學生在家中進行簡單備課,如搜集動物繁殖例子、酒精飲品標籤的資料。學生可以從網上搜集資料、或是運用本身的知識,以圖文完成備課,並上載遞交。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並自行判斷,通過自主學習的模式來鞏固知識。另一方面這有助加快教學效率,學生在家中完成預先備課回到面授課堂後,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同步課堂學習,分享不同學生的備課材料進行討論環節,從而增潤課程。在面授課堂前,騰空更多教學的時間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裡進行更多互動、討論活動來深化學習內容。

tu_pian_2.jpg
(學生在家中進行課前預備,以常識科為例,學生需要自行搜集動物繁殖例子、酒精飲品標籤等資料,在自學過程中進行思考。) 

適度「留白」提供學習空間

透過結合兩種學習方法的優點,學生在家中非同步及在學校同步學習,能夠加強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提升教學效率。郭副校長相信在半日的面授模式下,應該把下午時候「留白」,讓小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簡單的預習、課前練習及網上同儕討論等備課活動,又可以不時按課題的需要提供教學影片於網上平台供學生觀看、同時按不同學生能力的需要提供增強練習;成功的混合式教學可以激勵學生們主動參與學習,而非完全依靠教師的講授去被動地學習新的知識,並提供空間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鼓勵他們於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善用網上平台 鼓勵學生互動參與

在中學方面,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物理科科主任黃偉強老師分享了他在校內推行混合式學習的經驗。汲取上學年實行網課的經驗,大部份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電子學習能力,黃老師指需要善用網課帶來的好處以增潤課程教學。不論是面授課堂抑或是網課,運用可同步進行的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既可以避免學生上網課時出現「掛機」、不專心的情況,又可達致融合學習者自建內容的混合式學習。

為了讓學生能夠由以往單一化的被動課堂學習轉為雙向性的學習,黃老師在教學上引用「Seesaw」的網上互動平台,使學生參與學與教過程。「Seesaw」平台由教師發佈課堂材料,同學可即時回應帖子以遞交堂課甚至作師生討論,同儕間可互相分享堂課心得,亦能進行互評,讓學習變得並非單一遞交課業由教師批改。黃老師指出透過使用這些網上平台進行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嘗試讓學生自己解釋學習內容、個人想法,教師在旁協助學生獲取知識,由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大大有助提升學習積極性及成效。

tu_pian_3.jpg

tu_pian_4.jpg
(「Seesaw」平台鼓勵學生可即時回應帖子,進行互動討論,尤其是可以看到及分享其他同學的課業)

照顧學習多樣性

以往受傳統課堂模式所限,多由教師在課堂上單向灌輸知識、講解相關教學重點,同學則從課堂中汲取知識,即使是課堂上的分組討論,教師都難以一一照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程。在新模式下通過學習平台促使學生自主、互動學習,黃老師認為更容易鼓勵學生「學會學習」。在雙向甚至多向的學習環境下,整個教學更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並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充分發揮混合式學習的優勢。

混合式學習成為未來教育的大趨勢,兩位受訪教師都正積極在校內沿用混合式教學、配合各自的教學策略,在傳統面授課堂、網課以外,鼓勵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

欲與各位同工分享你的創新教學經驗及策略,千萬不要錯過教城舉辦的第二屆創新教師獎,詳情請瀏覽網站

教學有道, 混合式學習, 自主學習, 創新教育, 虛擬教室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