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清明,你最先想到的是甚麼?是放假?是登高踏青?還是這首耳熟能詳、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呢?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懷念先人的氣氛下,古代詩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首首具深意的詩詞,所抒之情都能隔世傳給我們後人。今天,讓我們浸淫在古詩世界中,暢讀一首有關清明的名詩。
北宋詩人王禹偁的七言絕句《清明》
《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此詩描寫了詩人過清明節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以讀書為樂的情懷。前兩句直接點出詩人作為知識份子貧苦的生活,以致本應出外踏青賞花,舉杯暢飲的清明節,詩人無花又無酒,如同置身於荒山寺廟裏的和尚,興味索然。後兩句表明詩人向鄰居借火種,點燈讀書。
詩人將節日的興味轉為挑燈讀書,於書中尋求樂趣和慰藉,亦彰顯「人窮志不窮」的志氣,表現出發奮向上的精神。
世界閱讀日將至 多讀好書拓寬視野
「書中自有黃金屋」,正如詩人所說,即使生活貧困,書本亦可給予我們樂趣和慰藉,而世上值得細讀的詩詞曲賦又豈止一兩首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鼓勵大眾閱讀及寫作,以及宣揚版權意識。各位同學何不「應應節」,藉此日作為你讀新詩新書的契機?拋磚引玉,如果你對上述清明、節日等等中華文化感興趣,不妨上香港閱讀城借閱「中華里」系列,一系列介紹中華生活、節慶、人物、歷史的書籍,定會讓你看得津津樂道。當然香港閱讀城還有更多好書待你發掘!
書庫太多書不知從何入手?各位同學可以參閱今屆「十本好讀」的入圍書單,從中挑選並細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書單由學校代表、作家、出版人組成專業團隊共同擬訂,題材及類別甚廣,包括繪本、科普、故事、傳記等,正如今屆的主題「閱讀.譜出生活樂章」,總有一本可以引起你的共鳴。讀畢後,同學更可參與投票,支持心水好書及作家,為推廣好書出一分力,共建閱讀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