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以食為天」,不過要煮出一道令人垂涎的菜式,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易事。炒蛋總是太熟、肉類又煮得太乾、煮麵也總是糊了?
想擺脫「地獄廚神」的稱號, 只要掌握烹調背後的科學變化和原理,就可以煮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一起享受下廚的樂趣!我們將會為你呈現一道美味大餐的「完美法則」,讓你了解煮食背後蘊藏著的各種科學原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星級大廚。
煮出完美的牛排?
烹調一塊牛扒原來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們可以把牛扒放進真空袋再放進水中烹煮,控制溫度約60度,使牛扒肉質保持細嫩,再利用梅納反應令牛扒擁有迷人的色澤和香氣,最後利用液體的黏性調出濃度適中的醬汁,為牛扒提味。
梅納反應是指肉的蛋白質與醣類被高溫加熱,在加熱至攝氏140度後,就會產生「酶褐變」。最完美牛排的溫度,就是達到攝氏177度的高溫。梅納反應會令食物產生香味,也會形成漂亮的棕褐色。需注意的是,若加熱過度則會使苦味產生,所以溫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黃金比例的水煮蛋?
水煮蛋近年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假期早餐的必點食品。不過多煮一分鐘,都會令雞蛋的口感完全不同。當雞蛋的溫度升高時,蛋白質內的分子線團會開始展開,形成一個大網絡,也將水分凝固,液態此時轉成固態。雞蛋的柔軟程度取決於膠體中水分的多寡。加熱愈久,水分就會流失得愈多,蛋白的口感就變得跟橡膠一樣硬。要煮出完美的水煮蛋,可以將烹飪溫度控制在接近攝氏62-68度之間,讓蛋白凝結,同時蛋黃還沒變質,保住柔軟度。吃一個美味的早餐,開展一個充滿力量一天!
做出軟綿綿的梳乎厘鬆餅?
梳乎厘鬆餅入口即溶,加上甜甜的奶油和水果,相信是不少小朋友的最愛!要令鬆餅像雲朵一般的輕柔和鬆軟,真的很講究技巧。蛋白質具有容易打發的「起泡性」,會令水分的表面張力降低,在打發時讓空氣混入蛋白之中形成氣泡。加入砂糖能將蛋白內的水分吸住,令打發起的蛋白變得更加堅固。不過,由於蛋黃內的脂肪會破壞氣泡,所以如果想做出口感鬆軟的鬆餅,便要將蛋黃和蛋白分開處理。最後將打發起的蛋白分幾次加進混合蛋黃及麵粉的麵糊內,煎出來的梳乎厘鬆餅就會更加鬆軟。
想知道更多有關「烹飪的科學」,就可以參與e‑STEAM@Home獎勵計劃,有超過十多個網上課程可供同學選擇,一同品嚐滋味的科學菜式。掌握這些科學原理,就可創造出屬於你的完美菜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