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教育不嫌早
A A A+ A++

理財教育不嫌早

家校童心

農曆新年將至,對孩子而言,最快樂的莫過於利是大豐收。家長與其擔心過早讓子女接觸金錢,或會染上揮霍的惡習,不如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理財這門大學問。最廣為人知的理財方法叫做「媽媽先幫你存起來」。不過,理財可不止存錢那麼簡單,背後涉及多種知識和概念,讓今期家校童心帶你和子女逐步學習。

接觸理財術語和概念

當你還是孩子的時候,可能由家長代為管理利是錢,到長大後才知道這筆「利是基金」發展如何。今天作為家長的你,不妨向子女講解「利是基金」的部署,讓子女接觸理財術語和概念。

家長通常將「利是基金」以定期存款儲起來,這裡就涉及「定期存款」、「利率」和「利息」等槪念。家長可以具象化以上概念,例如5年間賺取的利息可以買到甚麼物品,從中教育子女放棄即時消費可換來較佳的遲來利益。

培養分析和決策能力

生活在物質豐裕的社會,子女不時嚷着要買最新型號的電子產品,或是時下熱門的玩具。家長可以教育子女分辨「想要」(wants)和「需要」(needs),限制購買「想要」物品的支出,讓子女明白物慾無窮,總不可能全部得償所願,必須作出選擇和取捨。

學會上面的基本功後,家長可以進一步教會子女辨別短期和長遠利益,從而作明智決定。以現時常見的「遊戲課金」(即儲值購買遊戲虛擬物品)為例,子女能得到短期的快感,但長遠而言,子女可能不久後便對遊戲感厭煩,遊戲也終有倒閉的一天。家長與子女理性分析利弊,引導比嚴厲制止消費更具教育意義,讓子女在過程掌握箇中真諦,方便日後作出更合適的理財決定。

學會分配與計劃未來

家長可與子女一同訂立理財計劃,分配利是錢並規劃作不同用途。例如50%作定期存款,20%作娛樂用途,30%用於投資未來,如報讀興趣班、訂閱有益的刊物等。另外,子女也可以分配部分資產用作分享,向身邊的親朋戚友表達感謝,也能促進個人成長,建立良好品德。

家長亦可借助網上的理財教學資源和小工具。家長童學提供教育孩子理財的小秘訣;榮獲投委會理財教育獎的小校園讓學生通過遊玩學習遊戲來賺取虛擬金幣,可用於購買虛擬服裝、飾品等,並設有銀行定期存款功能,從中學會理財、規劃、理性消費等概念。

家校童心, 理財教育, 決策能力, 計劃未來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