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價值觀教育遇上STEM
A A A+ A++

當價值觀教育遇上STEM

焦點專題

價值觀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一環。教育局於2021年11月推出《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提供全面、有系統並具備持續性的課程架構,並提出十個首要培育的價值觀和態度,讓學校按此規劃相關課程和學習活動,達至價值觀教育的學習目標。架構推出近一年,學界如何把價值觀教育融入各學科的課程及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呢?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講師江浩民博士致力參與中小學價值觀教育的課程設計,他認為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下稱西崇)由周志偉助理副校長帶領,把價值觀教育融入STEM課程的創新教育十分值得同儕參考。

dscf0131-2.jpg

(香港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學系講師 江浩民博士)

img_20211022_112919.jpg

(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助理副校長 周志偉先生)

實踐使學習更深刻

被問及選擇STEM作為價值觀教育的切入點的原因,周助理副校表示STEM重視實踐的核心精神十分切合價值觀教育。通過動手做去解決現代社會的問題,學生所吸收的內容和思想不只流於表面,而是深入其心。學校持續數年定了「改善人類生活」為STEM主題的大方向,同學需自己思考、了解社會弱勢社群的難處,設計出改善或便利生活的設備。

在最高峰時,學校有超過6成半的教師參與此全校性的價值觀教育方案。不同學科的教師會根據校情及課程,適當加入價值觀教育。於天主教背景下,學校課程的整體方向都是向善和向社會,期望學生可向「改善人類生活」的方向培育善良的心,同時實作出有益社會的作品。周助理副校則教授生物科,他向學校附近經營海鮮酒家的校友要來了一 些馬蹄蟹,啟動保育計劃,與學生一起飼養並繁殖牠們。學生得以在STEM課堂中觀察、動手做實驗、記錄結果,從中培育STEM精神及對生命的關愛。生物科更與宗教科合作,在中三課程中舉行「躬耕在西崇」,學生在後花園種植生菜等農作物,更為植物命名,表達對生命的重視之情。結果後,學校讓他們把成果分享給學弟妹,感受分享的喜悅。

1.jpg

(學生栽種植物,泥土中的小木棒寫着植物的名字)

五大重點 讓價值觀教育更上一層樓

江博士指出該校的價值觀教育課程具有以下特點,是有效推動價值觀教育的竅門,值得同儕留意。

第一,該校的價值觀教育具有實踐平台。周助理副校把生命教育自然地融入科目,以養殖及保育馬蹄蟹為例,學生需搜索人工養殖的馬蹄蟹的食糧,研究不同面積的空間會否影響卵子的孵化,用盡辦法提升孵化率和減低死亡率。學校的課程設計讓學生有不少「動手做」的機會,從中深化對相關價值的領悟,比單純在課堂上灌輸知識來得深刻。

第二,學校的價值觀教育活動充份配合原有學科的課程框架。以西崇為例,他們中一級的科學課有觀察生物的環節,學生需觀察並記錄馬蹄蟹的卵子在水流、溫度、食糧、有沙與否等不同條件下的變化、存活率和孵化率,而在這個課程的基礎上,加入生命價值的教育,用問題啟發學生對生物的關愛。這種做法充份考慮原有課程的教學需要,又能讓學生對生命價值有更深入的體驗,可謂恰到好處。

2.jpg

(學生觀察在養殖缸的馬蹄蟹)

第三,近年教育局提倡STEM教育,用以培育21世紀人材,不少學校均有相應舉措以資回應。而西崇在開展STEM教育過程中,不忘在「可施教時刻」(teachable moment)融入價值觀教育,亦謂得宜。舉例說,在教授STEM的「跨科概念」(Crosscutting concepts)之一:因果(cause and effect)時,該校讓學生設定測試條件並觀察生物的健康、生死及舒適與否,同時滲入生命教育,讓學生反思人與動物的關係。

第四,西崇善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周助理副校善用學校貼近大自然的環境和家長教師的期許建立了一系列價值觀教育課程。江博士表示,價值觀並無準確的量度指標,因此學校要統一教師、學生和家長的期望,需要因地制宜。此外,周助理副校所帶領的保育馬蹄蟹計劃成績斐然,與本地大學緊密合作之餘,更曾帶領學生在國際會議上發表學術期刊。這些成果對整所學校是一大鼓舞。

3.jpg

(周助理副校帶領學生參加《第四屆國際馬蹄蟹研討會》,交流研究成果)

最後,西崇有宗教倫理背景,其信念和精神是科學實驗的基石。學生得知電擊馬蹄蟹是其中一個實驗方法時,會思考做法是否道德,更曾要求停止這個實驗。學校背後的宗教氣氛承載着課程,就算不刻意為之,良好的價值觀也能自然而然地滲入學生心中。

融滲入科乃大勢所趨

對於價值觀教育的未來,江博士表示價值觀與學科結合是大勢所趨。原因之一是課時有限;第二是統整入科提供更多生活反思及實踐機會,讓學生情意發展及行動實踐均有禆益;而學科之中有許多生活化的情景,更能配合課程和教師的強項和熱情在專科培育廿一世紀新興的重要價值觀,例如數碼素養等。他亦認為應加強職前教師的價值觀教育培訓,為未來教育做好準備。

周助理副校則認為全校、每科參與十分重要。他表示有些學界同工不太能掌握把價值觀加入學科的做法,而價值觀在每科的佔比較少。但現在社會認為學生有某種價值觀的缺失,便應加強這方面的資源和比重。

西崇為學生設計一套有趣深刻、又貼近生活的價值觀教育課程,培育學生對待生命的正確態度,裝備學生積極面對成長和生活的轉變和挑戰。近年,種種新氣象改變了現行教育模式,也為未來教育帶來全新機遇及挑戰。「學與教博覽2022」將於12月7至9日舉行,邀請來自香港、中國內地、南韓、美國、英國等地的教育專家、政府代表、學者和學校領導主持一系列的「主題演講」,探討全球教育發展的熱門議題,包括「元宇宙於教育的應用」、「身心靈健康」、「閱讀素養」等,啟迪未來教育。歡迎學界人士以團體或個人名義登記參與博覽。

焦點專題, 價值觀教育, 生命教育, 課程設計

昔日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