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學同樂

我們購買食物時,都會先留意包裝上的保質期標籤,以確保食物是新鮮及可安全食用的,它們主要分為「此日期前最佳」及「此日期或之前食用」。究竟這兩個標籤有何分別,標籤上的日期是用甚麼標準制定,食物過期了還可以吃嗎?
「此日期前最佳」標籤(Best before)主要關乎食物的品質,適用於糖果、罐頭、乾製及冷藏食物等。這些食物過期後,品質或會改變及不在最佳狀態,但不會即時變壞或對人體健康構成危險。若保存狀態尚好,仍然可以食用。
「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標籤(Use by)則關乎食物安全,通常用於較易腐壞的食物,例如肉類、鮮奶、壽司、刺身及水果等, 它們必須在到期當日或之前食用。這些食物藏有容易繁殖的微生物,會令食物腐爛,食用後對身體有害,亦有機會染上疾病,即使過期後外觀和味道無異亦不能吃。
食物的保質期有長有短,是由生產商透過進行實驗測試食物變質時間而定下的,以確保食物味道、質素及安全等有保證。而生產商訂立的保質期,一般比實際變質日期早。要注意保質期只適用於未開封的產品,一旦食物包裝開封了,保質期限就不能作準。
環境中的水分、溫度和存放時間均影響食物變質的速度,若貯存方式不當,即使未過保質期,食物可能已不適合食用。例如雞蛋傳出腐爛氣味便須棄丟;冷藏食物一旦解凍就要吃掉,不能再放回冰箱冷藏;密封罐頭若在運送途中,包裝有損毀或受周遭環境影響,令到罐頭膨脹或凹陷,亦應避免食用。
不論包裝上的保質期標籤是「此日期前最佳」還是「此日期或之前食用」,我們應盡量避免吃過期食物以減低健康風險。如果想了解更多健康生活知識,快來參加教城十分科學網上自學計劃,學習更多有趣知識,並競逐個人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