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22
A A A+ A++

03/2022

「特別假期」培育關愛大使 疫下建正向生活

Thursday, March 24, 2022
焦點專題

全港中小學已開展「特別假期」,有學校特別設計了一系列居家小任務,取代傳統紙本功課,期望學生在疫下多關心身邊的人,並將關心他人的經驗分享至電子平台,讓大家學會彼此欣賞。學校亦推薦不同網上資源,鼓勵學生在家中寓遊戲於運動、發揮創意、實踐自學,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將於4月初舉辦「網上同樂日」,為學生和家長居家抗疫的生活注入正能量。

Undefined

全港中小學已開展「特別假期」,有學校特別設計了一系列居家小任務,取代傳統紙本功課,期望學生在疫下多關心身邊的人,並將關心他人的經驗分享至電子平台,讓大家學會彼此欣賞。學校亦推薦不同網上資源,鼓勵學生在家中寓遊戲於運動、發揮創意、實踐自學,享受自主學習的樂趣;同時將於4月初舉辦「網上同樂日」,為學生和家長居家抗疫的生活注入正能量。

疫下減親友見面 特別活動增親友連繫

疫情肆虐,即使學生放假,仍要居家抗疫。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為了解學生和家長疫下的身心靈健康,特地於假期前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疫情下,8成學生的閑暇活動是觀看網上影片或其他娛樂性質視頻;7成學生是學習新知、做運動及打機;7成學生因不能與朋友見面及長時間坐看電腦,身體較疲累;接近6成學生為自己及家人的身體健康感到憂慮。

有見及此,該校推動一系列特別假期活動,並以「Think well! Feel well! Do well!」為主題,其中一大活動「SUPER+意義任務」,鼓勵學生在疫情下多點關心身邊人和事,包括完成家務、製作電子心意卡送給親友、為家人彈奏歌曲及致電親友送上關懷,即培育學生化身成關愛大使,無懼疫情的阻隔,以多元的方法關懷親友,送上溫暖,拉近彼此的距離,讓學生與家人過一個既有意義又充滿愛的假期。

main_1.jpg

(順德聯誼總會李金小學在特別假期推動「Think well Feel well Do well!」系列活動,希望學生在假期內培養正向思維,能夠健康、開心地學習和做事情

該校副校長葉碧君表示,學生可上載任務圖片或影片至電子平台,與其他同學分享喜悅。她說學校期望,通過活動拉近親子關係,亦加強同儕及師生之間互動,「我校有家長在問卷調查反映小朋友是獨生子女,在假期沒有機會跟他人接觸,怕他們很孤單」,藉是次活動,增加學生與他人的溝通,從互動中能彼此啟發,學會彼此欣賞,培養正向情緒,以積極態度面對長久抗疫之路。

main_2_blurred.jpg

(有學生在特別假期裏,學習為家人煮早餐、關心祖父母,並在電子平台與其他師生分享;亦有學生建立每星期做運動的習慣,過一個身心健康的假期)

改辦網上班會聯誼 照顧學生社交情緒

為進一步照顧學生社交情緒,該校推行「網上班會聯誼聚會」,讓班主任、科任老師及學生一起暢談假期近況和生活,「學生在問卷調查反映想在假期與其他同學多見面和傾談,所以把原先的班主任與個別學生的陽光電話安排,改為網上班會聯誼聚會,一方面增加同學間見面的機會,另一方面讓教師了解學生在假期的身心狀況,給予適當支援」。此外,學校繼續以陽光電話與家長聯繫,了解學生狀況與個別的支援需要。

main_3.png

(該校不少家長反映子女在疫情下不能上體育課,欠缺運動,影響健康,故推薦學生參加本地大學提供的人工智能運動計劃)

main_4_blurred.jpg

main_6.jpg

(該校亦推薦學生與家人一起玩線上運動遊戲,在家邊打機邊運動,實踐正向生活。)

校長分享疫下點滴 勉勵學生

除班會外,該校亦計劃4月上旬於每級舉辦「網上同樂日」活動,讓全級學生在網上一起玩集體遊戲、天才表演等,增進彼此認識和交流,同時邀請校長分享假期點滴,「蘇碧婷校長將分享在疫情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並透過自己的故事,勉勵同學在疫下學習如何堅持和面對難關」。葉笑言,蘇校長在假期內也有特別的任務 — 學習新知,包括小結他和做麵包,屆時將與同學分享。

自願參與 照顧不同家庭需要

葉補充,考慮到疫下每個家庭的狀況不一,有些家庭甚或不幸染疫,故以上活動屬自願參與,「我們不想這個特別假期的活動為家庭添加壓力,故學生按自己的實際情況自由參與各活動」,同時大部分的活動教師也是自由參與,讓他們在假期能真正休息和充電。

鼓勵自學 善用假期

儘管如此,為了鼓勵學生善用假期,該校也要求每位同學,發掘興趣,探索新事物,為自己訂下自學計劃及目標,學習新知識或技能,亦讓學生學習利用資訊科技,設計自己專屬的正向網課背景圖,配以鼓勵別人或自己的金句,並於復課後在班上分享。

main_5.png

(該校為特別假期活動製作了「懶人包」,除列出學生可參與的假期活動外,亦附上放鬆小貼士,期望學生透過在特別假期過正向生活,激發自我學習)

照顧家長身心靈 舉辦網上免費紓壓活動

疫下整家人長時間留在家中,有如「困獸鬥」,難免多了衝突。葉坦言,該校部分家長更是前線醫護或雙職家長,承受不少壓力,因此將舉辦家長減壓瑜珈班及網上禪繞畫體驗活動,讓家長在疫下紓壓,提升身心健康。總括來說,該校於特別假期推動了以下活動:

  • Super+意義任務:在疫情下,讓學生發揮強項,關心他人,進行有意義的任務,拉近彼此距離。
  • 創意設計師:學生發揮創意,設計自己專屬的正向網課背景圖,加上鼓勵別人或自己的金句,在復課後網課使用。
  • 挑戰自己,齊做運動:鼓勵學生在家多做運動,按自己的能力訂立運動計劃,建立恆常運動習慣,實踐健康生活。
  • 「我都做得到!」自學計劃:鼓勵學生善用假期,發掘興趣,帶著好奇心去探索新事物,並為自己訂下自學計劃及目標,學習新知識或技能。
  • 網上同樂日:於在4月初分級別舉行,校長及老師在網上與學生玩集體遊戲、天才表演、IQ題等。
  • 網上班會聯誼聚會:班主任及科任老師在3月尾開網上聯誼聚會與學生見面,暢談假期逸事。

想鼓勵學生善用假期,寓學習於遊戲?教城按學習階段和學習領域分類,整合網上資源,推出「特別假期.自學加油站」及「一週閱讀任務」,讓學生能於放假期間充電之餘,亦為假期後復課作好準備。

Hashtags: 
焦點專題, 特別假期, 居家抗疫, 假期活動
Edpost Title: 

動靜兼備的3大活動 陪你過不一樣的假期!

Thursday, March 24, 2022
童學同樂

逾個半月的「特別假期」已經開始,和以往的暑假大相徑庭,因要同心抗疫,做學生的你要留守家中,以保障個人及他人健康,而假期後,大家回校要繼續完成下學期的課程。那麼,如何在假期進行增添安多酚的活動,又不忘持續學習呢?為你推薦三大活動,全方位照顧身心靈健康,又能為假後復課做好準備,足不出戶便能享受既開心又有意義的特別假期!

Undefined

逾個半月的「特別假期」已經開始,和以往的暑假大相徑庭,因要同心抗疫,做學生的你要留守家中,以保障個人及他人健康,而假期後,大家回校要繼續完成下學期的課程。那麼,如何在假期進行增添安多酚的活動,又不忘持續學習呢?為你推薦三大活動,全方位照顧身心靈健康,又能為假後復課做好準備,足不出戶便能享受既開心又有意義的特別假期!

一、簡單室內運動,保持身體健康

「特別假期」裏,學生可暫時放下網課,減少面對電子裝置的熒幕,換上強健體魄活動,並安排於每天不同時段進行,培養成恆常習慣。先來做護眼操,紓緩長期直視熒幕的眼睛疲勞;跟著做簡單的全身拉筋,喚醒甚少活動的身體,舒筋活絡;然後進行帶氧運動,如開合跳、提膝原地跑、深蹲等,通過較溫和的中低強度運動,訓練心肺功能,燃燒脂肪,更有助紓緩壓力。尚有足夠的能量,可嘗試邀請爸媽,一起跳健身舞,來個大比併,一齊跳出安多酚。不過,謹記做運動前要先熱身和量力而為啊!

二、漫遊書海,培養閱讀習慣

莎士比亞的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裏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裏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每本書都帶領讀者遊歷一段獨一無二的奇妙旅程,以文字與讀者對話。想過一個愈讀愈快樂的非凡假期,可參考教城為同學設計的一週閱讀任務,貫穿不同學科及閱讀活動,令你能安在家中,隨意讀,隨心寫,隨時學!

【星期一.中文電子書】從「香港閱讀城」近千本免費電子書,挑選有興趣的中文書,暢遊書海。

【星期二.閱讀隨筆】讀過電子書,在「創作天地」發揮想像,撰寫閱後感,打開自己寫作之門!

【星期三.英文電子書】從不同題材和程度的免費電子英文書,挑選自己感興趣的,在假期輕鬆培養閱讀英文書的習慣,探索英文閱讀的樂趣。

【星期四.閱讀約章】參與「閱讀約章獎勵計劃」以文字、繪畫、影片等記錄閱讀感想,完成指定數量,獲取電子獎章及證書,同時爭取個人獎項!

【星期五.閱讀挑戰】投入「閱讀挑戰計劃」,閱讀指定書籍試閱內容,完成遊戲化練習,獲得證書及禮券!

【星期六、日.隨意讀】來到週末,就選擇自己喜愛的書籍吧!

三、每日溫習日程,為復學作好準備

下學期將於假期後延續,學校或已為同學安排了多元的學習活動及功課,需於這假期完成。想心情放輕鬆享受假期,同學就需要為每天的活動包括玩樂、休息、閱讀、運動及學習等編製時間表,從中學習時間管理及分配。如同學欲經歷從遊戲中學習,可運用教城的「特別假期.自學加油站」,當中的「每週精選練習」涵蓋中、英、閱讀、數理常識的小任務,每需十多分鐘完成,從玩樂中輕鬆增潤知識。

突如其來「特別假期」的出現,或許打亂大家的日常,卻給予一個很好的機會,學習如何處之泰然地規劃自己的時間和活動,把握機會享受與家人共處,照顧個人身心健康,發展個人興趣,建立良好習慣,同時為下學期做足準備!同學們,加油!

Hashtags: 
童學同樂, 特別假期, 室內運動, 閱讀習慣, 復學
Edpost Title: 

被疫情削弱的溝通能力:如何家中自行鍛鍊說話?

Thursday, March 24, 2022
少年Teen空

疫情肆虐至今,人們的生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對學生而言,網課已成生活新日常,他們只能留在家中隔着熒幕與老師同學溝通,面對面對話的機會大減;教育局也因應疫情連續三年取消DSE中英兩科的口語考試,學校對學生說話能力的訓練或會隨之減少。瑞士科學研究期刊《Frontiers》的文章亦指出,社交距離、口罩等防疫措施影響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中學生在種種既定的限制下,即使無需應付考試但對日常生活亦非常重要。同學如何另闢蹊徑,安全地鍛鍊自己的口語能力呢?

Undefined

疫情肆虐至今,人們的生活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轉變。對學生而言,網課已成生活新日常,他們只能留在家中隔着熒幕與老師同學溝通,面對面對話的機會大減;教育局也因應疫情連續三年取消DSE中英兩科的口語考試,學校對學生說話能力的訓練或會隨之減少。瑞士科學研究期刊《Frontiers》的文章亦指出,社交距離、口罩等防疫措施影響及改變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方式。中學生在種種既定的限制下,即使無需應付考試但對日常生活亦非常重要。同學如何另闢蹊徑,安全地鍛鍊自己的口語能力呢?

防疫措施限制交流 削弱溝通能力

疫情當前,為了守護健康,遵守社交距離、口罩等等防疫措施絕對是無可避免,許多活動都由線下改為線上進行,連學校課堂也從面對面改為網課,令校園生活和學習方式有翻天覆地的改變。事實上,這些措施大幅減少了面對面的對話交流機會,對於仍然需要精通溝通能力的學生而言,失去跟老師和同學談話、口試練習眾多鍛鍊機會,說話與表達能力必是大大影響。

溝通時,面部表情、語調等因素與說話內容同樣重要,而口罩恰巧遮掩嘴巴和大部分臉部位置,對此兩項要素造成干擾,影響接收及傳遞訊息。首先,口罩遮蓋口鼻,對方不能讀唇,又難以解讀完整表情,影響對方接收情感等訊息和預估之後的反應。再者,口罩某程度上削弱了發言者的發音、聲量和聲調等等都被阻擋,有機會造成溝通不良。

疫境自強 輕鬆維持及提升口語能力

那麼,有甚麼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困境中維持及提升口語能力呢?

第一,善用電訊通信軟件設立「傾計群組」,與朋友交流,打破口罩限制。學生可以安坐家中,積極運用通訊軟件與同學、朋友進行「無罩」對話,這樣就能看着對方全面交流,打破口罩的限制,又可以遙距見面,維繫友宜。學生可以設立不同主題的群組,不論是學業功課,還是閒話家常,種種分享、話題都能暢談一番。

第二,珍惜與家人共處的時間,在家對話。疫情當中,因為在家工作、上課等措施,許多家庭的家中異常「熱鬧」,與家人相處的時間比平時増多。學生可以珍惜這平凡中的不平凡,積極與在家的家人談話,不僅能維持說話能力,更能增進彼此感情!

第三,活用網上資源,進行聽說練習。坊間許多機構都意識到疫情對學生的影響,因此積極開發及推廣眾多網上平台,提供聽說練習,讓學生保持狀態。當中,香港教育城的English Campus為各級學生提供有趣的英語互動短片,聲畫俱備,更附有文字稿,讓學生輕鬆學習生字,跟讀台詞的正確發音,更能練習說話能力。

此外,香港教育城更再度與EnglishCentral聯手推出「EnglishCentral復活節挑戰計劃 2022」。學生可以透過超過15,000條影片,內容涵蓋電影、名人訪談、紀錄片等,享受學英語的樂趣。EnglishCentral亦設有AI說話評分系統,讓每位學生觀看適合自己程度的影片,配合說話練習、詞彙測驗、問答題等,每天提高英語聽說能力,學英文都變成樂趣!

Hashtags: 
少年Teen空, 口語能力, 聽說練習, 英語
Edpost Title: 

抗疫假期不停學 展開豐富自學旅程

Thursday, March 24, 2022
家校童心

為抗疫而設的「特別假期」經已開展,有別於一般的「暑假」,是次假期過後,學生需重拾下學期的學習進度,繼續上課,亦要面對下學期測驗和考試的挑戰。如何善用這個抗疫假期為身心健康充電,同時維持學習的動力?善用多元網上自學資源,讓子女輕鬆愉快地鞏固學科知識,在家學習不停步!

Undefined

為抗疫而設的「特別假期」經已開展,有別於一般的「暑假」,是次假期過後,學生需重拾下學期的學習進度,繼續上課,亦要面對下學期測驗和考試的挑戰。如何善用這個抗疫假期為身心健康充電,同時維持學習的動力?善用多元網上自學資源,讓子女輕鬆愉快地鞏固學科知識,在家學習不停步!

互動學習小遊戲 每週增進學科知識

遊戲的聲音畫面豐富,為玩家帶來豐富的互動樂趣,讓大、小朋友都為之着迷。「互動學習遊戲」是運用遊戲化學習的原理,將引人入勝的遊戲元素結合學習,讓參與者從遊戲中輕鬆增潤學科知識,學習自然事半功倍。

此外,互動遊戲的闖關機制能觸發大腦的「報償機制」,讓參與者完成一關任務時,獲取成就感,因而熱切期待挑戰下一個任務。如此一來,這份成就感便能成為學習推動力,驅動他們在互動學習遊戲中過關斬將,熟習已有知識後,繼續往更深奧的知識領域前進。

想讓子女一嘗寓學於樂?透過參加香港教育城為學生而設的「學生獎勵計劃」,投入中文、英文、數理常識、通識、自然保育、寫作及閱讀等網上遊戲化學習,便能玩樂與學科知識兩者兼得!

居家閱讀電子書 培養閱讀寫作興趣

你可曾懷念在圖書館的一大片書海當中,隨心挑選書籍細閱的時光?居家抗疫時,只要有電子閱讀器在手,便能飽覽成千上萬本電子書,仿如置身圖書館之中!借閱和歸還電子書亦非常方便,而透過搜尋功能和書籍推介,子女可以涉獵不同類型、不同語言的書籍,養成廣泛閱讀的良好習慣。家長不妨善用香港公共圖書館的電子書書藏,或香港閱讀城近千本免費電子書,和子女在假期中沉浸於閱讀世界吧!

閱讀與寫作息息相關,不少著名作家從閱讀中得到創作契機,由讀者化身作者,走上寫作的道路。培養小小作家其實比想像中簡單。家長可以鼓勵子女於「創作天地」踏出創作第一步,可先從撰寫讀後感練筆,進而發表其他作品,形式主題不拘,最重要的是培養寫作和創作的興趣,勇於以文字、圖像和短片表達自我。

如何讓特別假期化身為豐富自學旅程?家長只需從旁引導,適時給予子女鼓勵和讚許,配以實用的學習資源,就能埋下「學習興趣」的種子,每日給予養份,定能收穫驕人的學習成果。

Hashtags: 
家校童心, 特別假期, 電子書, 寫作
Edpost Title: 

善用電子評估工具 與學生跨越公開試挑戰

Thursday, March 24, 2022
教學有道

中學文憑試(DSE)開考在即,應屆考生在疫情陰霾包圍下,學校課堂和溫習計劃都被打亂之外,更要面對開考日期的不穩定因素,定必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在這個關鍵時刻,學生更需要放鬆且調整心情,抓緊時間來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校及老師們又如何在接下來的溫習時間,提供學習上的支援,協助一眾考生順利跨越公開試的挑戰呢?

Undefined

中學文憑試(DSE)開考在即,應屆考生在疫情陰霾包圍下,學校課堂和溫習計劃都被打亂之外,更要面對開考日期的不穩定因素,定必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在這個關鍵時刻,學生更需要放鬆且調整心情,抓緊時間來制定有效的學習策略。學校及老師們又如何在接下來的溫習時間,提供學習上的支援,協助一眾考生順利跨越公開試的挑戰呢?

聚焦課題複習 以電子評估輕鬆進行練習

應試科目的學習內容多不勝數,在制定科目溫習時間表上可能難以入手。按不同學習主題來劃分是其中一個有效的溫習策略。聖若瑟英文中學助理副校長(學與教)及生物科科主任周志聰老師分享他在公開試前夕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及內化學習知識,他表示「應用『By-topic』的策略讓學生在應試的最後鞏固階段能夠有焦點地進行課題式評估練習,透過電子評估將以往所學到的內容對焦到所考的題目去持續練習,提升效能。」

制定溫習計劃後,善用電子評估平台及工具作為溫習途徑,更可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切合個人化學習。透過集體安排學生每兩至三日為單位進行同一個課題的溫習,利用網上電子評估來集中訓練該學習主題的多項選擇題和長題目。周老師認為能力較高、自律的學生透過強化試題訓練可接觸不同考核題型,並分析作答表現來了解答題強弱項,達致「質」的提升;而其他學生都可以有目標地練習不熟悉的試題,從中了解問題重心及準繩作答技巧,以提升「量」為目標。

線上支援學生在家溫習

疫情嚴重,學校難以安排學生回校溫習或補課,對老師而言,掌握學生溫習進度不得不依靠網上及社交通訊軟件。

周老師主張學生一星期至少投放九小時溫習科目,因此在這期間他會一星期三天開設Zoom網課各三小時。學生出席網上溫習班,在鏡頭前自行進行特定課題的試題練習,如遇上學習困難又可以隨時在Zoom發問。這不但讓老師從中擔當支援者的角色,掌握學生學習進度而提供適當援助,亦令學生之間可以就同一學習課題互相支援及討論。

另外,周老師會採用社交通訊軟件的聊天群組集體管理學生溫習進度,就每次的主題式溫習訂下時間表,鼓勵及督促學生的電子評估進度,以免個別學生有溫習進度落後的情況和有需要時作出適當提點。老師不同層面的支援也有助學生可以自律溫習,投入應試狀態。

善用電子評估資源 及早推動廣泛使用

『By-topic』的策略把學習內容按課題劃分並應用到電子評估上,周老師補充,除了用做備戰DSE前的最後鞏固以找出學生在不同課題的掌握程度,這個評估設計更可應用到其他學習階段。例如每次完成一個課題教學、測考前夕、長假期,都可以讓學生進行課題式評估練習,以增強學生學習效能、檢視所學進度。因此在全校層面上,及早推動電子評估應用也十分重要,讓老師可以選擇較合適自己任教科目的電子評估平台,也讓學生可以受惠。

熟習文憑試試題對應付公開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教城的網上試題學習平台(OQB)提供逾6,700條歷屆公開試試題,讓學生從評估中了解自己的進度。平台新增「預設評估」練習,更邀請資深教師將公開試試題按學習內容組成練習卷,方便師生可按需要揀選合適的卷目進行練習。教城鼓勵使用平台的老師都可以分享自製試卷,達致共享教學資源。

oqb1.jpg

(平台上的部份科目設有「預設評估」,載有同工製作的練習卷,其中也有周老師提供的生物科練習,按學習課題作分類,一覽無遺。)

學校及老師除了提供學習支援外,亦不妨多加關心應屆考生的情緒,以協助莘莘學子於疫下調節心態,因應有機會更改的考期及防疫情況而調整溫習安排,共同跨越公開試挑戰。

Hashtags: 
教學有道, 公開試, 電子評估, 在家溫習
Edpost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