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022
A A A+ A++

04/2022

善用網上興趣班 助特教生重返校園

Thursday, April 21, 2022
焦點專題

全港中小學陸續分階段復課,由居家抗疫,回到既熟悉且又帶點陌生的校園,相信學生也需時重新適應。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聯同一班教育有心人,於特別假期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舉辦不同的免費網上興趣班,維持特教生學習興趣和溝通能力,為他們重返校園作準備。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表示,網上興趣班讓不便外出的特教生也可在家參與,建議各界在復課後續辦,以支援特教生重返校園後的不同學習需要。

Undefined

全港中小學陸續分階段復課,由居家抗疫,回到既熟悉且又帶點陌生的校園,相信學生也需時重新適應。香港教育大學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聯同一班教育有心人,於特別假期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舉辦不同的免費網上興趣班,維持特教生學習興趣和溝通能力,為他們重返校園作準備。中心總監冼權鋒教授表示,網上興趣班讓不便外出的特教生也可在家參與,建議各界在復課後續辦,以支援特教生重返校園後的不同學習需要。

辦網上興趣班 保學習興趣

「特別假期」期間,家長與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子女在家中猶如「困獸鬥」。教大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於網上舉辦「七彩暑假自學遊」活動,提供伸展運動、唱歌、環保手作等50多個網上興趣班,每節活動約40分鐘,吸引逾1,000名特教生報名。中心總監、教大特殊教育與輔導學系冼權鋒教授表示,「網上興趣班就像過往暑期興趣班一樣,讓學生於假期內有所寄托,學生知道星期三、十點鐘,他要開機上課」,從而維持學生學習興趣。若家長陪同參加,更可增進親子關係。

1.jpg

(教大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於特別假期舉辦網上興趣班,維持學生學習興趣,圖為一名音樂教師在網上帶領學生進行「音樂活腦操」。)

創造社交平台 增特教生溝通能力

冼教授指,過往長假期後,特教生也有機會出現社交問題,「一個自閉症小朋友,經過長時間沒有跟別人溝通,就算放假前跟他玩得很親密的朋友,可能回校後,也要重新建立關係」。冼認為,網上興趣班創造出一個社交平台,擴闊特教生的社交圈子,「學生在網上看到的小組,與社區小組活動的功能差不多,起碼能提升他們與人交往和溝通的能力」,並笑言參加活動的過度活躍症和自閉症學生或較普通學生更積極發問和分享。

2.jpg

(網上興趣班創造了一個社交平台,圖中義工導師、教大五年級生黃文睿在活動中與學生分享「三十六計,走為上計」的歷史故事,並加入有趣問答。黃指特教生反應雀躍,熱衷討論故事內容,並分享生活瑣事。)

因不少興趣班也涉及小手工等創作,冼教授說,學生不僅能享受學習歷程,更可獲得成功感,「如果是有成品,起碼學生自己能擁有一份,也可以看到別人創作的方式,創造思想交流的機會」。

3.jpeg

(「七彩暑假自學遊」為期兩星期,涵蓋多項不同主題活動,從冷知識問答、手作、桌遊,以至音樂活腦操、運動等,並由不同專業範疇的義工導師帶領,當中包括教師、社工、桌遊導師、心理學家、行為治療師等。)

復課後續辦網上興趣班 照顧不同需要特教生 

冼教授坦言,網上興趣班有其限制,因導師較難取得教學回饋,難以因材施教,「在鏡頭上,有時難去處理個別特教生呈現的問題。儘管導師已特別留意他的需要,但在那麼多聲音下,大家都在說話,很難專注地給予某些協助予小朋友」,故認為網課未必能照顧到每位小朋友的個別需要。

不過,冼教授認為,網上興趣班較靈活和有其價值,「有時特教小朋友未必有時間,或者有人帶他們參加某些(實體)課外活動」,網上興趣班則讓不便外出的特教生在家學習,有助發揮他們學術以外的潛能,故建議各界復課後也可繼續善用這種模式。

特教生復課後或會遇上適應問題,卻又未必能輕易用文字清楚表達自己的情緒,教城「共融資料館」提供針對不同特殊教育需要的專題資源,詳述情緒行為管理、社交溝通、輔導策略,並輔以實例和教材,協助教師和家長培育特教生。

教城「智識遊學園」亦與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專業教育心理學文學碩士課程的學生共同設計了「狐狸先生算一算」等執行功能小遊戲,讓學生輕鬆提高知識量的同時,加強專注力。

「學與教博覽 2021」特殊教育需要研討會的精彩影片亦已上載至教城一站式教師專業發展網站「Go eLearning」,以供重溫。教師只需以教城教師帳戶登入觀看影片,平台即會自動記錄收看時數,以作申領持續專業發展時數之用。教師可汲取創新教學靈感,於復課後的學與教中實踐!

 

Hashtags: 
焦點專題, 復課, 網上興趣班, 特殊教育需要
Edpost Title: 

靈活規劃教學安排 迎接嶄新下學期生態

Thursday, April 21, 2022
教學有道

經歷完漫長的網課及特別假期,教育局宣佈將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及更新復課指引,莘莘學子終於有望回歸校園生活了!重返校園在即,面對嶄新的下學期生態,學校及教師需要因時制宜,在全校時間表規劃、課堂安排層面上採取適當的措施及調動,以妥善規劃復課後的教學,並助學生盡早全面恢復校園生活。

Undefined

經歷完漫長的網課及特別假期,教育局宣佈將分階段恢復面授課及更新復課指引,莘莘學子終於有望回歸校園生活了!重返校園在即,面對嶄新的下學期生態,學校及教師需要因時制宜,在全校時間表規劃、課堂安排層面上採取適當的措施及調動,以妥善規劃復課後的教學,並助學生盡早全面恢復校園生活。

重新規劃課程助學生適應復課

因應下學期的上課安排,不少學校推出應變措施。其中五邑鄒振猷學校特地重新規劃教學內容及方法,以求切合目前的學習需要,並幫助學生盡早收拾心情、重新適應學習生活。該校鄭麗娟副校長指,有見部份學生經歷網課及特別假期後,學習的基礎不夠穩固,學習態度散漫,因此學校改變教學策略,在不影響教學重點的情況下,刪減及縮短下學期的部份課程內容。她期望教學內容「少但透徹」,通過精簡課程可讓教師們在教授新知識之外,仍可溫故知新以鞏固學生的學習基礎。

該校在之前網課時期,已建立了一系列的常識科教學影片庫,鄭副校長認為可多加利用教學影片鼓勵學生在家自學,復課後便可在課堂上以分組互動形式作匯報,與同學交流學習重點。此舉不但能提升自學、電子學習元素,結合線上線下學習,更可照顧不同學生的學習差異,以及加強課堂的交流機會。

關注學生的群性及社交發展

在教學日程方面,鄭副校長提及下學期會輔以小評估,考試則會在七月中舉行,同時會預留更多時間作群體課外活動及試後活動。學生在疫下的社交情緒、溝通能力及群性發展是學校復課後的重點關注。鄭副校分享,不少同工反映長時間的網課令低年級的學生缺乏社交能力、學生欠缺體能活動。回到實體課堂後,除了要加強課堂的互動性、同儕討論等元素外,重啟課外活動也是刻不容緩。

學校準備於五月開始啟動運動類活動,例如體育堂、遊戲課、跳舞課等群性活動,讓學生從中學習合作溝通;下學期更會定期推行全校活動,如校內運動會、中華文化主題活動、歷奇活動等,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體驗。另外,鄭副校長表示學校亦準備「小盆栽」作為復課回校的禮物,透過栽種盆栽,喚醒小朋友對生命和大自然感恩的心,並建立責任觀念,把生命教育融入種植體驗中。

whatsapp_image_2022-04-19_at_4.29.44_pm.jpeg

學校下學期課程上新增設計「童心抗疫」跨領域主題學習課程,引古喻今,通過人類瘟疫的歷史來緊扣現今的疫情,滲入生命教育、媒體素養、守法意識等。

whatsapp_image_2022-04-19_at_4.29.34_pm.jpeg

在特別假期期間,五邑鄒振猷學校特地在校修建低結構攀石場,期望可以在復課後,為學生提供多元活動,以豐富他們的課外活動體驗。

從網課銜接到實體面授 支援學生持續學習 

學生的學習生態在疫下不斷連番受影響,教學日程又經常更改,衛理中學在這環境下面對教學挑戰,亦提早部署相關應變規劃,以支援學生可以持續學習。

該校的藍正思校長提及,面對早前的特別假期,學校已作出應變計劃,包括善用假期前的網課時間,教授部份下學期課程、為低年級學生提供少量假期功課、為高年級學生提供適量的網上補課,通過簡單、定期的功課使學生保持學習的習慣、鼓勵他們自學,學習日程也不至於完全停頓。四月底復課後,藍校長計劃先恢復網課,讓學生慢慢回到學習的氛圍,使他們於五月可以順利銜接全校實體面授課堂。在測考安排上,衛理中學將於五月中旬進行下學期測驗,透過是次的總結性評估,以了解復課後學生的學習進度並鞏固學習,教師也可以因而調整教學安排。

豐富學生疫下的活動體驗

另外,學校都十分重視學生的身心靈健康成長。藍校長提到以往網課、特別假期時都會安排網上課外活動,例如音樂訓練、體育運動戰略分享、辯論隊學會活動等,這些網上活動在復課後亦會繼續進行。學校也計劃在五月底,陸續開展實體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可以重拾與同學交流的活動體驗。同時因應疫情下的情緒壓力問題,學校復課後會加強學生輔導工作,例如個別輔導傾訴時間,舉辦與正向教育、生命教育議題相關的周會及班主任時間等,支援學生的身心靈健康。

whatsapp_image_2022-04-14_at_3.41.51_pm.jpeg

學校重視學生的身心靈健康,培養學生音樂興趣,實體的樂器興趣活動亦有望於復課後重啟。

學校的學期考試預期於七月中完成,並預留兩至三星期試後活動的時間。藍校長表示,「上學期因為疫情的限制,學生失去很多趣味性的活動、外出參觀的機會,希望可以在試後為學生安排參觀、講座、表演等活動,讓師生可以放鬆一下。」學校將於八月初安排放暑假,讓學校及老師有多一點時間處理行政工作及校內會議,亦提供學生較長的休息時間來迎接下學年的學習。

重返校園,學生難免會感到焦慮及壓力,學校及教師透過完善的全校及課堂規劃,相信定可以令學生重拾和享受重回校園的樂趣。教師可觀看Go eLearning全新系列「學與教博覽2021」及「持續網上教學」,掌握教育趨勢、創新教學法及工具,汲取更多教學經驗以迎接嶄新下學期生態。

Hashtags: 
教學有道, 復課, 規劃教學, 社交發展
Edpost Title: 

從奧斯卡事件反省個人品德素養

Thursday, April 21, 2022
童學同樂

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於當地時間3月27日圓滿落幕,頒發超過20多個獎項。然而,當天大眾的焦點卻不在於獎項花落誰家,而是落在韋.史密夫(Will Smith)扇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巴掌事件。事件成為當晚最大焦點,引起輿論轟動,大眾對兩位主角的說話及行為都議論紛紛。我們可以引以為鑑,反思自己的品德素養。

Undefined

第94屆奧斯卡金像獎於當地時間3月27日圓滿落幕,頒發超過20多個獎項。然而,當天大眾的焦點卻不在於獎項花落誰家,而是落在韋.史密夫(Will Smith)扇克里斯.洛克(Chris Rock)巴掌事件。事件成為當晚最大焦點,引起輿論轟動,大眾對兩位主角的說話及行為都議論紛紛。我們可以引以為鑑,反思自己的品德素養。

洛克取笑史密夫妻子 史密夫上台扇巴掌

洛克在頒發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時,在發言中嘲笑史密夫的妻子脫髮的樣子,把她光頭的模樣比作戰爭片《伴我雄心》的女海軍。此言一出,馬上引起台下的史密夫憤怒,徑直走到台上扇了他一巴掌,事後還在座位噴出髒話。

其實,史密夫妻子因患上俗稱「鬼剃頭」的斑禿而局部脫髮,最後選擇剃光頭髮。這個病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患者會出現硬幣大小的禿髮,脫髮位置更有機會愈變愈大。

從洛克學習

從事情本質而言,洛克在公開場合嘲笑患病的人,反映他缺乏同理心。斑禿對個人儀容造成很大影響,對女演員的影響更甚,但洛克不僅沒有安慰之意,反而公開以別人的瘡疤開玩笑,是十分殘忍、苛刻的行為。同學們,將心比己,若果自己因患病而被人嘲笑,你會有甚麼感受呢?

此外,洛克也教會我們慎言的重要性。洛克發言不慎,禍從口出,結果被史密夫扇巴掌,現場氣氛驟降。如果他不拿別人開玩笑,而是說一些不冒犯人的笑話,或許他可以成功炒熱頒獎禮氣氛,而不是讓場面變得尷尬。

從史密夫學習

雖然洛克的做法不對,但史密夫衝動上台打人的做法亦為人詬病,是解決問題的反面例子。我們明白家人被侮辱的當下,當然會氣在心頭,但暴力永遠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令自己面對更長遠、嚴重的後果。相反,我們應先冷靜下來,思考良好的溝通機會。以此事為例,史密夫可以於頒獎禮完結後或得「最佳男主角」致辭時,表達洛克的發言使他家人感到難受,以大方的方式推廣互相尊重、同理心等等良好品德。

事件之後,影藝學院採取懲處,史密夫未來10年不得參與任何奧斯卡相關活動。對於演藝事業如日方中的史密夫而言,這個懲處或會對他的事業造成莫大影響。

以人為鏡,反省自己

「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希望各位同學在「食花生」的同時,都借此為鑑,學習他們做得好的事情,提醒自己不要重蹈他們覆轍,反省一下自己的待人處事,努力自己成為品德良好的人。

話說回來,奧斯卡的主角應該是優秀的電影、演員和幕後團隊。想知道攝影和電影的起源故事?今期小校報《留住光影之旅》跟你詳述攝影到電影的技術發明,以及電影的創新表現手法,一定能滿足你的好奇心!

Hashtags: 
童學同樂, 奧斯卡, 品德素養, 電影
Edpost Title: 

清明.詩抒胸臆

Thursday, April 21, 2022
少年Teen空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清明,你最先想到的是甚麼?是放假?是登高踏青?還是這首耳熟能詳、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呢?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懷念先人的氣氛下,古代詩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首首具深意的詩詞,所抒之情都能隔世傳給我們後人。今天,讓我們浸淫在古詩世界中,暢讀一首有關清明的名詩。

Undefined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清明,你最先想到的是甚麼?是放假?是登高踏青?還是這首耳熟能詳、唐代詩人杜牧的《清明》呢?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在懷念先人的氣氛下,古代詩人有感而發,留下了一首首具深意的詩詞,所抒之情都能隔世傳給我們後人。今天,讓我們浸淫在古詩世界中,暢讀一首有關清明的名詩。

北宋詩人王禹偁的七言絕句《清明》

《清明》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此詩描寫了詩人過清明節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以讀書為樂的情懷。前兩句直接點出詩人作為知識份子貧苦的生活,以致本應出外踏青賞花,舉杯暢飲的清明節,詩人無花又無酒,如同置身於荒山寺廟裏的和尚,興味索然。後兩句表明詩人向鄰居借火種,點燈讀書。

詩人將節日的興味轉為挑燈讀書,於書中尋求樂趣和慰藉,亦彰顯「人窮志不窮」的志氣,表現出發奮向上的精神。

世界閱讀日將至 多讀好書拓寬視野

「書中自有黃金屋」,正如詩人所說,即使生活貧困,書本亦可給予我們樂趣和慰藉,而世上值得細讀的詩詞曲賦又豈止一兩首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閱讀日」,鼓勵大眾閱讀及寫作,以及宣揚版權意識。各位同學何不「應應節」,藉此日作為你讀新詩新書的契機?拋磚引玉,如果你對上述清明、節日等等中華文化感興趣,不妨上香港閱讀城借閱「中華里」系列,一系列介紹中華生活、節慶、人物、歷史的書籍,定會讓你看得津津樂道。當然香港閱讀城還有更多好書待你發掘!

書庫太多書不知從何入手?各位同學可以參閱今屆「十本好讀」的入圍書單,從中挑選並細讀自己感興趣的書籍。書單由學校代表、作家、出版人組成專業團隊共同擬訂,題材及類別甚廣,包括繪本、科普、故事、傳記等,正如今屆的主題「閱讀.譜出生活樂章」,總有一本可以引起你的共鳴。讀畢後,同學更可參與投票,支持心水好書及作家,為推廣好書出一分力,共建閱讀氛圍。

Hashtags: 
少年Teen空, 世界閱讀日, 十本好讀, 閱讀
Edpost Title: 

復課全攻略:正向思維擊退復課不安

Thursday, April 21, 2022
家校童心

疫情漸趨緩和,小學早於4月19日起分階段恢復半日面授課堂,中學和幼稚園則於5月初逐步復課。子女重返校園,家長既憂慮子女能否適應復課的抗疫措施、投入面授課堂、追上學習進度,同時也要舒緩疫下復課為孩子帶來的繃緊情緒或不安,只要家長做足復課準備,一切挑戰便能迎刃而解!

Undefined

疫情漸趨緩和,小學早於4月19日起分階段恢復半日面授課堂,中學和幼稚園則於5月初逐步復課。子女重返校園,家長既憂慮子女能否適應復課的抗疫措施、投入面授課堂、追上學習進度,同時也要舒緩疫下復課為孩子帶來的繃緊情緒或不安,只要家長做足復課準備,一切挑戰便能迎刃而解!

健康篇:預備抗疫用品和意識

家長與子女「執書包」時,除了教科書、手冊、功課外,還需帶備抗疫的必需品——「隨身抗疫用品包」:

  • 酒精搓手液或消毒濕紙巾
  • 1-2個備用口罩
  • 口罩套或口罩盒
  • 紙巾

*注意消毒噴霧不可直接向人體噴灑,不宜攜帶回校,避免釀成意外

除此以外,教育子女防疫意識亦非常重要:

  • 每天出門前須做快速測試,如有不適或病徵,應告知學校,在家休息
  • 勤洗手,切忌在洗手前觸摸眼耳口鼻

學習篇:緊貼子女的學習進度

子女的學習進度有跡可循,家長可以觀察孩子的功課表現,亦可留意老師在功課上書寫的評語,針對弱點,重點溫習。

如果子女處理課業時感到吃力,家長可尋求額外學習支援,如網上自學資源或平台,協助子女鞏固學科知識。家長在適當時候可與教師聯絡,商討幫助子女有效地學習的方案。

情緒篇:以正向思維擊退復課不安

歷經長假期,重新回到學校,子女或會感到不安。家長可投其所好,與子女多點傾談回到校園使人期待的事,例如與好友重聚、參加喜愛的學校活動等,以正面思維迎接復課;也可重溫校園生活的開心回憶,消弭重新適應環境引起的不安,加快擁抱校園的生活與步伐。

此外,家長亦要留意子女在食慾、作息、情緒起伏等,是否與復課前有很大差異,因這些都是有用指標來了解子女面對的復課情況。

家長靈活地使用以上的小錦囊,和子女一同適應復課,以感恩的心重投入校園生活。想在疫下加添正能量,家長可到訪「家長童學」,尋找治癒身心的妙法。

Hashtags: 
家校童心, 正面思維, 復課, 防疫
Edpost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