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2021
A A A+ A++

08/2021

齊來保護珍貴的海洋世界

Tuesday, August 24, 2021
童學同樂

夏日炎炎,游泳是消暑的好活動。不少同學或會到海灘暢游、堆砌城堡、撿撿貝殼。你是否知道,在一片藍色的海洋下,有許多有趣的海洋生物?

Undefined

夏日炎炎,游泳是消暑的好活動。不少同學或會到海灘暢游、堆砌城堡、撿撿貝殼。你是否知道,在一片藍色的海洋下,有許多有趣的海洋生物?但是隨著海洋受到污染,一些海洋生物或會變成瀕危物種,以後再也看不到牠們了。

根據香港大學生物科學學院及太古海洋科學研究的一項統計中發現,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之中,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擁有接近6000種海洋生物,埋藏著很多珍貴的海洋生物,包括:

中華白海豚
雖然被稱為中華「白」海豚,但牠們並不是白色的。中華白海豚年幼時身體呈灰黑色或有灰班點,隨著年齡漸長,膚色漸漸變為粉紅色。牠們十分長壽,年齡可活至40歲。中華白海豚最愛吃魚,早在17世紀已於本港水域定居,珠江口是牠們主要的棲身地之一,但牠們的棲息地正逐漸縮小。中華白海豚被納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色名錄,現時在香港棲息的中華白海豚只剩下不足50條。

馬蹄蟹

馬蹄蟹是蜘蛛和蠍子的近親,被稱為「活化石」,因為四億年以來,依然保持基本身體形態不變。世界上四種馬蹄蟹品種,香港水域就有其中三種的記錄。受到填海導致棲息地破壞、海水污染、遊人在泥灘遊玩、摸蜆及鹽引蟶子等康樂活動對泥灘帶來干擾等威脅,牠們的族群十分脆弱,正面臨滅絕危機。

綠海龜

綠海龜是世界上第二大的海龜,它的名字來自身上的綠色脂肪。有別於其他的海龜,成年綠海龜大多是草食性,吃海草和海藻,而小綠海龜則是肉食性。在海洋的生態系統中,海龜擔當著重要角色。如果沒有海龜吃掉海草,海草會長得很高,沉積物遮擋陽光,更散播病菌。全球已發現的七個海龜品種中,香港記錄了五種。綠海龜以前會在本港產卵,不過海水污染讓綠海龜僅餘的產卵地點受到破壞,而且牠們還會遭魚網纏繞、誤食海洋垃圾等,近年已經沒有海龜在本港產卵了。

海草

海草床是唯一完全浸沒在海水的有花植物,它可以於海底傳播花粉,通常紮根於隱蔽而淺水的軟灘,可見於潮間區域中低部,以及接近紅樹林帶的近岸位置。現時,本港的水域已發現五種海草。據估計,海草床儲存了海洋約百分之十五的二氧化碳,為許多海底動物提供食物和庇護所。

海洋覆蓋了地球的70%以上的面積,大家都要一起保護美麗的海洋,讓這些可愛的海洋生物與我們一起生活下去。想了解更多關於地球的奧秘,快來閱讀小校報8月號,探索更多蘊藏在藍色水世界的秘密。

Hashtags: 
童學童樂,海洋生物, 生物多樣性 , 瀕危物種, 海洋污染
Edpost Title: 

烹飪加入STEAM 五種材料 煮出完美方程式

Tuesday, August 24, 2021
少年Teen空

「民以食為天」,不過要煮出一道令人垂涎的菜式,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易事。炒蛋總是太熟、肉類又煮得太乾、煮麵也總是糊了?
 

Undefined

「民以食為天」,不過要煮出一道令人垂涎的菜式,對很多人來說也許不是易事。炒蛋總是太熟、肉類又煮得太乾、煮麵也總是糊了?

想擺脫「地獄廚神」的稱號, 只要掌握烹調背後的科學變化和原理,就可以煮出色、香、味俱全的菜式,一起享受下廚的樂趣!我們將會為你呈現一道美味大餐的「完美法則」,讓你了解煮食背後蘊藏著的各種科學原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星級大廚。

煮出完美的牛排?

烹調一塊牛扒原來也有許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呢!我們可以把牛扒放進真空袋再放進水中烹煮,控制溫度約60度,使牛扒肉質保持細嫩,再利用梅納反應令牛扒擁有迷人的色澤和香氣,最後利用液體的黏性調出濃度適中的醬汁,為牛扒提味。

梅納反應是指肉的蛋白質與醣類被高溫加熱,在加熱至攝氏140度後,就會產生「酶褐變」。最完美牛排的溫度,就是達到攝氏177度的高溫。梅納反應會令食物產生香味,也會形成漂亮的棕褐色。需注意的是,若加熱過度則會使苦味產生,所以溫度的控制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黃金比例的水煮蛋?

水煮蛋近年大受歡迎,成為不少人假期早餐的必點食品。不過多煮一分鐘,都會令雞蛋的口感完全不同。當雞蛋的溫度升高時,蛋白質內的分子線團會開始展開,形成一個大網絡,也將水分凝固,液態此時轉成固態。雞蛋的柔軟程度取決於膠體中水分的多寡。加熱愈久,水分就會流失得愈多,蛋白的口感就變得跟橡膠一樣硬。要煮出完美的水煮蛋,可以將烹飪溫度控制在接近攝氏62-68度之間,讓蛋白凝結,同時蛋黃還沒變質,保住柔軟度。吃一個美味的早餐,開展一個充滿力量一天!

做出軟綿綿的梳乎厘鬆餅?

梳乎厘鬆餅入口即溶,加上甜甜的奶油和水果,相信是不少小朋友的最愛!要令鬆餅像雲朵一般的輕柔和鬆軟,真的很講究技巧。蛋白質具有容易打發的「起泡性」,會令水分的表面張力降低,在打發時讓空氣混入蛋白之中形成氣泡。加入砂糖能將蛋白內的水分吸住,令打發起的蛋白變得更加堅固。不過,由於蛋黃內的脂肪會破壞氣泡,所以如果想做出口感鬆軟的鬆餅,便要將蛋黃和蛋白分開處理。最後將打發起的蛋白分幾次加進混合蛋黃及麵粉的麵糊內,煎出來的梳乎厘鬆餅就會更加鬆軟。

想知道更多有關「烹飪的科學」,就可以參與e‑STEAM@Home獎勵計劃,有超過十多個網上課程可供同學選擇,一同品嚐滋味的科學菜式。掌握這些科學原理,就可創造出屬於你的完美菜式!

Hashtags: 
少年Teen空, 食物科學, STEAM, 科學原理, 烹飪
Edpost Title: 

打機成癮?不如寓打機於學習

Tuesday, August 24, 2021
家校童心

在暑假的悠長時光,是孩子放鬆休息的好機會。不過家長們也許會擔心孩子終日沉迷在電子遊戲上,而荒廢了學習。為甚麼孩子們總是「機不離手」呢?電腦遊戲藉發出影像、聲音等各種感官刺激。

Undefined

在暑假的悠長時光,是孩子放鬆休息的好機會。不過家長們也許會擔心孩子終日沉迷在電子遊戲上,而荒廢了學習。為甚麼孩子們總是「機不離手」呢?電腦遊戲藉發出影像、聲音等各種感官刺激。根據醫學上的解釋,成癮與大腦內的「報償系統」有關,當人體受到刺激,大腦的報償系統會分泌出多巴胺,令當事人感到興奮及開心。當同一種刺激重複出現,報償系統會分泌更多多巴胺,增加成癮風險。

「打機成癮」在2019年被世界衞生組織列入精神疾病範疇,不過一般喜愛玩電子遊戲不等於成癮。怎樣才算是「打機成癮」呢?根據世界衞生組織的定義,成癮者有以下特徵:

缺乏對自身行為的控制

若孩子沉迷遊戲,難以控制自己對遊戲的投入程度,例如玩遊戲的頻率、持續時間、遊戲強度、結束時間和遊戲環境等等,則有機會是成癮。不少案例的患者都是通宵達旦打機,持續逾十小時,凌晨時分仍未休止,更有因此曠課的例子,可見他們對遊戲欠缺自制能力。

將玩遊戲的優先次序放在最前

比起其他生活興趣和日常活動,成癮者優先選擇玩電子遊戲。如果孩子越來越重視玩遊戲,對其他活動卻是提不起勁,甚至因此廢寢忘餐,推卻與朋友和家人的約會。這樣,足以損害他們在個人、家庭、社交、學業和職業等領域上的表現,家長就應注意孩子是否有成癮問題了。

出現過度玩遊戲的負面後果

成癮者花費大量時間於遊戲上,精神容易感到疲勞,情緒也可能變得低落、焦慮、暴躁,影響日間學習或工作。即使遊戲帶來以上負面後果,成癮者仍然無法自拔地玩遊戲。這種行為模式的嚴重之至,如果以上情況持續至少十二個月,便可確診為「打機成癮」。

與其擔心孩子打機成癮,不如讓他們一邊「打機」,一邊學習吧!既可以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又可以令孩子好好利用閒餘的時光,一舉兩得。要預防孩子打機成癮,有以下三大建議:

一、建立孩子多方面的興趣

家長宜協助孩子尋找其他人生興趣和活動,既可增加孩子與同輩互動的機會,建立社交圈子,亦可從中找到自己擅長之處和才能,得以建立自信心、歸屬感與成就感,儘量避免孩子對遊戲產生依賴。

二、制訂時間表

如果孩子花在遊戲上的時間過多,影響學業,家長可以制訂時間表,有效幫助並教導孩子時間管理。例如制訂每天遊玩時間的上限,規定須於溫習和完成功課後,方可玩遊戲,或是將遊玩時間分割,當成學習的階段性獎勵,都是有效的方法。

三、寓「打機」於學習

孩子可在電玩世界中不斷過關,獲取成就感,進而觸發「報償系統」。家長可以為孩子選擇教學遊戲,利用同樣的原理,每關遊戲都載有各學科的知識,孩子過關時既得到滿足感,亦能學習新知識,達到持續學習的目的。

香港教育城與《兒童的科學》主辦的暑期數理常識挑戰計劃,以小遊戲形式進行任務,涉及的知識範疇涵蓋數學、生物與物種、天文與地理、物料與能源,以及科技與生活,可以讓孩子一邊過關一邊學習,度過一個充實而有趣的暑假。

Hashtags: 
家校童心, 電子遊戲, 打機成癮 , 報償系統, 網上學習
Edpost Title: 

混合式教學推動自主學習 提升學習成效

Tuesday, August 24, 2021
教學有道

經歷上學年的電子學習模式,教師來年仍需因時制宜採用結合傳統面授課堂與電子學習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模式進行課堂,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更顯重要。

Undefined

隨著新學年將到來,教育局正積極安排復課,並宣佈所有幼稚園、中小學,特殊及補習學校等繼續以半天為基礎開學,何時重啟全日學習活動仍是未知之數。經歷上學年的電子學習模式,教師來年仍需因時制宜採用結合傳統面授課堂與電子學習的「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模式進行課堂,如何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更顯重要。

課前預習 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態度

因應疫情的考量,學校大多安排半天的面授課堂,課堂時數大減,教師需要重新設計課程、進行課程的剪裁及優化。教師又如何從混合式教學中著手,讓學生以電子資源能夠做到在家學習,又能夠完成課程的教授呢?教城第一屆「創新教師獎」得獎者之一,基督教宣道會宣基小學(坪石)郭文釗副校長積極推動混合式學習的教學策略,既兼顧網上教學及面授教學兩種模式,亦推動學生線下的自主學習,達致新常態教學的目標。

tu_pian_1.jpg
(郭副校長積極從課程講授方式、教學內容兩方面去推動校內的教學轉變,實踐「混合式學習」的教學模式。)

面對面授課堂的縮減,郭副校長主張混合式學習的課堂模式,由教師抽取部份教學重點讓學生預先在家中課前預備,先自行完成一部分學習。以常識課題作例子,郭副校長安排小學生在家中進行簡單備課,如搜集動物繁殖例子、酒精飲品標籤的資料。學生可以從網上搜集資料、或是運用本身的知識,以圖文完成備課,並上載遞交。過程中學生需要思考並自行判斷,通過自主學習的模式來鞏固知識。另一方面這有助加快教學效率,學生在家中完成預先備課回到面授課堂後,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同步課堂學習,分享不同學生的備課材料進行討論環節,從而增潤課程。在面授課堂前,騰空更多教學的時間給教師和學生在課堂裡進行更多互動、討論活動來深化學習內容。

tu_pian_2.jpg
(學生在家中進行課前預備,以常識科為例,學生需要自行搜集動物繁殖例子、酒精飲品標籤等資料,在自學過程中進行思考。) 

適度「留白」提供學習空間

透過結合兩種學習方法的優點,學生在家中非同步及在學校同步學習,能夠加強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及提升教學效率。郭副校長相信在半日的面授模式下,應該把下午時候「留白」,讓小學生可以在家中進行簡單的預習、課前練習及網上同儕討論等備課活動,又可以不時按課題的需要提供教學影片於網上平台供學生觀看、同時按不同學生能力的需要提供增強練習;成功的混合式教學可以激勵學生們主動參與學習,而非完全依靠教師的講授去被動地學習新的知識,並提供空間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態度,鼓勵他們於學習過程中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

善用網上平台 鼓勵學生互動參與

在中學方面,東華三院伍若瑜夫人紀念中學物理科科主任黃偉強老師分享了他在校內推行混合式學習的經驗。汲取上學年實行網課的經驗,大部份中學生具備一定的電子學習能力,黃老師指需要善用網課帶來的好處以增潤課程教學。不論是面授課堂抑或是網課,運用可同步進行的虛擬教室(Virtual Classroom),既可以避免學生上網課時出現「掛機」、不專心的情況,又可達致融合學習者自建內容的混合式學習。

為了讓學生能夠由以往單一化的被動課堂學習轉為雙向性的學習,黃老師在教學上引用「Seesaw」的網上互動平台,使學生參與學與教過程。「Seesaw」平台由教師發佈課堂材料,同學可即時回應帖子以遞交堂課甚至作師生討論,同儕間可互相分享堂課心得,亦能進行互評,讓學習變得並非單一遞交課業由教師批改。黃老師指出透過使用這些網上平台進行教學,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的互動討論、嘗試讓學生自己解釋學習內容、個人想法,教師在旁協助學生獲取知識,由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大大有助提升學習積極性及成效。

tu_pian_3.jpg

tu_pian_4.jpg
(「Seesaw」平台鼓勵學生可即時回應帖子,進行互動討論,尤其是可以看到及分享其他同學的課業)

照顧學習多樣性

以往受傳統課堂模式所限,多由教師在課堂上單向灌輸知識、講解相關教學重點,同學則從課堂中汲取知識,即使是課堂上的分組討論,教師都難以一一照顧所有學生的學習進程。在新模式下通過學習平台促使學生自主、互動學習,黃老師認為更容易鼓勵學生「學會學習」。在雙向甚至多向的學習環境下,整個教學更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多樣性,並針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充分發揮混合式學習的優勢。

混合式學習成為未來教育的大趨勢,兩位受訪教師都正積極在校內沿用混合式教學、配合各自的教學策略,在傳統面授課堂、網課以外,鼓勵學生在網上自主學習。

欲與各位同工分享你的創新教學經驗及策略,千萬不要錯過教城舉辦的第二屆創新教師獎,詳情請瀏覽網站

Hashtags: 
教學有道, 混合式學習, 自主學習, 創新教育, 虛擬教室
Edpost Title: 

「留白教育」 給孩子的天才時光

Tuesday, August 24, 2021
焦點專題

天才是如何鍊成的?
「天才時光」(Genius Hour)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更被列入2021年的十大教育趨勢。它提倡有一段完全屬於孩子的自主時間,他們可以自由安排這段時間的任何活動,自由玩耍、自由探索、自由學習,讓孩子擁有自主成長的空間。

Undefined

天才是如何鍊成的?

「天才時光」(Genius Hour)是一種創新的教育方式,更被列入2021年的十大教育趨勢。它提倡有一段完全屬於孩子的自主時間,他們可以自由安排這段時間的任何活動,自由玩耍、自由探索、自由學習,讓孩子擁有自主成長的空間。

這個概念源自於全球頂尖科技公司Google,為了鼓勵創新,Google設立「天才時光」,允許員工以百分之二十的工作時間,做一些與工作無關及自己感興趣的任務。Google相信,每個人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效率與創造力都會提高。回到原本的工作崗位時,也可能會有不一樣的火花誕生。疫情之下,隨著學生在家學習的時間增加,「天才時光」蔓延到教育界,美國教育諮詢機構Scientific Learning與Waterford都將「天才時光」列入今年的十大教育趨勢。

「留白教育」讓孩子填上自主學習的色彩

留白教育就是讓學生的時間表上可以騰出空格,讓他們自由填滿這段時間。在每天擠滿的學習日程中,刻意「留白」,給予學生想像及創造力的空間,同時培養學生獨立自主的能力。釋放空間,有助推動孩子的成長思維。

香港道教聯合會雲泉吳禮和紀念學校去年首次推行留白教育,高群美校長引入台灣學校的「留白」概念,重新規劃學生的時間表,延長小息時間至接近30分鐘,增設名為「Happy Time」的時段,給予學生空間,讓他們選擇喜愛的活動。高校長認為在日常的學習模式裡,學習時間表密密麻麻,學生沒有喘息的空間,大多只是接受學習安排,沒有機會讓學生自己作出選擇。透過留白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大的自主權,「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做甚麼、學習甚麼、玩甚麼,也可以選擇不玩,只是休息、放空也可以。」高校長說。
main_1.jpg
(學生在Happy Time可自由選擇喜愛的活動,例如玩遊戲「健身環大冒險」(Ring Fit),一班同學一起闖關。)

「Happy Time」讓學生享受自由時光

校方根據不同學科及活動設計內容,在學校各個地方包括操場、音樂室及活動室等,設立不同的遊戲攤位,讓學生自由選擇活動。遊戲攤位十分多元化,例如在操場設有籃球、跳高、跳繩等體育活動,在活動室有Switch、桌遊的消閒活動;不同學科例如中文科有象形文字遊戲、音樂科設有鋼琴跳舞墊、常識科有自理能力攤位,教導學生繫領呔及綁鞋帶等生活技能等,深受同學喜愛。活動科主任任泳汶老師希望透過多元的學習經歷,增加趣味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校方更設有活動「龍虎榜」,以競技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深受學生歡迎。校方現時一共有十六個不同類型的攤位遊戲,未來希望增設更多元化的活動供同學參與,例如單車機、故事閣、新興運動等。

main_2.jpg
(高校長和一班學生在琴鍵氈上踏出不同音高及和弦,一邊跳躍一邊學音樂。)

main_3_2.jpg
(以數學科的遊戲攤位為例,學生利用不同的數字卡計算出等於24的算式,進行遊戲化學習。)

除此之外,在「Happy Time」的時段,校方設有服務生計劃,讓學生負責管理遊戲攤位,從中學習服務他人。在同一個時間,學生可以擔當不同角色,亦可自由選擇不同類型的體驗。高校長希望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擁有學習自主權,令他們的校園生活變得更快樂。未來亦會視乎學習需要,把留白教育嘗試歸入課程之中,讓學生有更全面的自主體驗。適度的留白,騰出時間和空間讓孩子自由成長,激發孩子的潛能,也許可以帶來出乎意料的結果。

「天才時光」尋自我價值 發揮學生獨有潛能

「留白」的時光,可以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意義。聖瑪加利男女英文中小學是本港少有設立「天才時光」的學校。該校學生的成績一向不俗,但在學科知識以外,學校希望培育學生更多不同的技能,以面對日後人生的種種挑戰。該校STEM教育統籌主任李靈心老師表示,希望透過這段自由的學習時光,讓學生從事他們熱愛的項目,從而建立自主學習態度,藉此培養學生有更多自主的想法。雖然高中需要面對沉重的公開試壓力,但是學校決定在中四及中五推行「天才時光」,讓學生在高中不只是著重公開試的訓練,而可以創造出富有意義的計劃,留下更深刻的學習回憶。

在「天才時光」中,學生可以自由選取感興趣的項目或是活動,自行決定學習不同的題材。由選材、規劃、研究至實行,都是由學生主導。學校沒有設定硬梆梆的學習框架,只是要求學生將自己有興趣的項目與社會需要結連,從而發揮個人的興趣及才能。「老師的角色只是輔助學生,讓學生透過自主規劃的過程更認識自己,找到屬於自我的價值。」李老師說。她強調在自主學習中,元認知(Meta-cognition)的能力十分重要,這個概念是指在學習中對自我認知過程的意識,就是學生掌握個人學習歷程的能力。「天才時光」培訓學生時間管理,自己做決定,主動規劃學習內容,有別傳統單向教育,由上而下向學生灌注學習知識。

main_4.jpeg
(在同一個課堂中,學生按照自己的興趣,有不同的學習範疇。學生熱衷於自己的研究項目,探索書本以外的知識。)

main_5.jpeg
(學生利用網上軟件,自行學習編曲,完成音樂作品。)

放手讓學生做決定 成果遠超乎想像

很多人或許擔心,給予學生自由,他們只會白白浪費時間,但是李老師卻認為,把學生的時間表填得密密麻麻,也不一定代表孩子全部能吸收。在這個課程中,教師會跟學生定期檢討學習進度,設立不同階段的「成功指標」,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方向,幫助學生解決在過程中面對的難題。「天才時光」讓學生決定項目規劃,展示出獨立學習成果。有學生喜歡寫作,透過寫小說鼓勵人積極面對生活;有學生喜歡音樂,透過作曲帶出種族共融的訊息;有學生喜歡做義務活動,透過自行組織活動幫助弱勢小朋友設立生涯規劃課程;有學生喜歡跳舞,透過編舞宣揚孝道;有學生喜歡摺紙,在課堂上研究不同種類的摺紙,開辦工作坊而獲得滿足。在「天才時光」中,學生發揮創意和才能,學習的範圍及成果遠超乎想像,學生保持對學習的激情,學習成效也可以大大提高。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共通能力,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面對不同的挑戰。

在留白的時光,也許孩子會填上更繽紛的顏色。

為鼓勵教師以創新意念,推動不一樣的教與學模式,以迎接未來的教育需求,教城舉辦的第二屆創新教師獎,由即日起至2021年9月20日前接受報名及提交作品,凝聚及展現專業力量,持續推動教育界發展。

Hashtags: 
焦點專題, 天才時光, 留白教育, 自主學習, 創新教學
Edpost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