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021
A A A+ A++

12/2021

全球各地的聖誕傳統慶典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童學同樂

普天同慶的聖誕節,充滿著濃濃的節日氣氛。街上佈滿一棵棵聖誕樹、到處都是美輪美奐的裝飾、商場和店舖播放著聖誕歌曲,家家戶戶也都會準備豐盛的聖誕大餐,三五好友聚會亦會預備好禮物互相饋贈。在世界各地都會有不同的聖誕傳統及習俗,歡度這個喜慶節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Undefined

普天同慶的聖誕節,充滿著濃濃的節日氣氛。街上佈滿一棵棵聖誕樹、到處都是美輪美奐的裝飾、商場和店舖播放著聖誕歌曲,家家戶戶也都會準備豐盛的聖誕大餐,三五好友聚會亦會預備好禮物互相饋贈。在世界各地都會有不同的聖誕傳統及習俗,歡度這個喜慶節日!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古巴的Parrandas盛大音樂派對

Parrandas是古巴最古老和最知名的聖誕節慶典,已經有超過二百年的歷史。鎮上的居民分為兩大陣營:埃爾卡門和聖薩爾瓦多,雙方都會設計出最引人注目的花車和服裝,以進行競賽。以往,教會牧師會吩咐助手在深夜走在街上敲擊鍋盆,吵醒昏睡的人參加深夜巡遊。久而久之,這傳統演變成現今不同的樂隊在街上較勁音樂,是世界上最有特色又最「嘈吵」的聖誕節。Parrandas除了有樂隊表演外,還有街頭表演、煙花、巡遊,參與者可以即使走上街頭隨音樂跳舞,氣氛十分熱鬧!

西班牙的三王節巡遊

三王節的由來與基督教有關,相傳耶穌在伯利恆出生時,有三位東方國王看見天上的星光,指引他們去尋找耶穌降生的位置,於是他們就帶著禮物去朝聖,祝賀耶穌基督的降臨。因此在西班牙,他們認為帶來禮物的不是聖誕老人,而是三位國王。每年為了慶祝三王節,西班牙各個城市都有迎接「三王」的巡遊活動,「三王」會坐在華麗的花車上,車上還有各式各樣的卡通人物,沿途不斷灑下無數的糖果,大人小孩都樂在其中!

奧地利Krampuslauf換裝遊行

根據歐洲的傳統,聖誕老人會在聖誕節送禮物給乖巧的孩子。不過在奧地利,頑皮的小朋友不止沒有禮物,還會被叫做Krampus的怪獸處罰。相傳Krampus外貌兇惡,頭上長著角,並且有一條很長很長的舌頭。遇見頑皮的小孩,牠會用長舌頭把他們捲走,帶回巢穴吃掉。每逢聖誕前夕,人們紛紛披上度身訂做的Krampus羊毛服裝、木製面具、繫上一對牛鈴,拿着樹枝,嚇唬路人和小孩,像極萬聖節慶典,相當有趣!

想增添節日氣氛,不妨來一場換裝派對!打扮成為不同的角色,配搭各式各樣的服飾,化身成為不一樣的你。想了解更多有關服裝的小知識,可以閱讀教城最新一期小校報中知識拼圖的「服飾變形記」,認識更多有趣的服飾起源和發明,探索服裝的小故事!

Hashtags: 
童學同樂, 聖誕傳統, 聖誕節, 節慶, 服飾起源
Edpost Title: 

成為時間管理大師Get set, Goal!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少年Teen空

如何善用聖誕節的長假期?到商場購物、與朋友聚餐、或是埋首溫習?與平日上課不同,假期沒有既定的時間表,也沒有規定學習與作息時間,同學可以隨己意決定假期的安排。對於假期後要面對考試的同學而言,如何規劃時間,平衡學業及玩樂的確十分重要!

Undefined

如何善用聖誕節的長假期?到商場購物、與朋友聚餐、或是埋首溫習?與平日上課不同,假期沒有既定的時間表,也沒有規定學習與作息時間,同學可以隨己意決定假期的安排。對於假期後要面對考試的同學而言,如何規劃時間,平衡學業及玩樂的確十分重要!以下有三大步驟,幫助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設定個人目標

在分配時間前,認清自己的目標是首要的一步。有清晰的目標就如射箭時的箭靶,令箭手能對準中心點,集中注意力追求預期的成果,才能一擊即中。在設定目標時,要注意所訂立的目標必須清晰明確,並需按現有的資源及能力釐定可實現及能量化的預期成果,以便評估目標的進度和成效。

設定「優先順序」原理

設定目標後,就必須有相應的行動配合。在時間管理上,可以先把重要而且緊急的事情,列為首要完成的工作;其次可以處理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這樣就可以把重要的事情先解決;然後把緊急但不重要的事情及不緊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放在最後,確保自己能節省時間之餘,又保持效率工作。但要避免將時間填得太滿,總要預留一些時間去處理突發的事情。若時間運用得宜,便能夠有條不紊地完成各樣事項。

列出預定行程規劃

針對各個目標的重要程度及所需要的時間,安排好行動的先後次序,一步一步制定達成目標的時間表。在每天開始工作前,嘗試記下當天需要處理的事項,列出清單及工作事項的優次,避免遺漏。例如在十多天聖誕節的長假期,可以先分為玩樂及溫習的時間,按照個人目標的成績,分配不同時間溫習各個科目,再按考核範圍分配各科的時間,逐步完成溫習的範圍。

想學習變得更有效率,可以參考過往的試題,揪出學習重點。香港教育城的網上試題學習平台包含豐富試題,包括歷屆公開試試題及不同內容供應者的題目,有助掌握考試要點。網上試題學習平台更提供一系列詳盡的校本及個人分析報告,了解學習表現,從而調整學與教策略;透過平台設有的獎勵計劃,鼓勵學生建立自主學習的習慣,過一個豐富而充實的假期。

Hashtags: 
少年Teen空, 時間管理, 個人目標, 行程規劃, 網上試題學習平台
Edpost Title: 

紓緩應試壓力 親子活動大盤點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家校童心

聖誕佳節將近,萬眾期待的長假期終於到來。無論孩子是剛結束考試,還是假期後才開考,都需要藉着這個假期減輕壓力。陪伴子女應試的家長也應稍作休息,暫時卸下工作的重擔,在節奏急促的都市放慢腳步,便能享受一段休閒的親子時間。今期家校童心為你準備各式各樣的親子紓壓活動,足不出戶和活力滿點的孩子均可適用。

Undefined

綠野遊蹤:沐浴於自然風光 
疫情持續已久,近年無法出外旅行,因此部分家長轉而在香港尋找世外桃源,攜同子女遠離都市繁囂。以下兩個政府認可的指定露營地點,讓你和子女親親大自然。

昂坪營地是初次體驗露營人士的首選。家長可乘搭巴士到昂坪總站,或乘昂坪360吊車至昂坪,沿昂坪奇趣徑走到東山法門即可到達露營地點,附近有天壇大佛、寶蓮禪寺、心經簡林及其他郊遊徑可供遊覽,不用費心編排,也能享有一個行程豐富的假日。

如果想在鬧市中找一片淨土,不妨考慮流水響營地。於粉嶺港鐵站乘坐專線小巴,沿流水響水塘道,接流水響郊遊徑,步行約30分鐘便可抵達。營地鄰近流水響水塘,亦有別具特色的柳林,百鳥爭鳴,樹影婆娑,讓子女在寬廣的天地裡盡情活動,並培養獨立能力。

親子閱讀:書中自有黃金屋

家長可能常把書本與學業掛鉤,鼓勵子女閱讀名家作品。然而,書本的妙處不僅如此,親子共讀也別有一番滋味!家長可以挑選一本妙趣橫生的書,與子女細閱,共同學習與書本為伴,遨遊書中光陸怪離的世界,讓孩子愛上閱讀,方能養成習慣。

與沒有閱讀習慣的孩子共讀,可以先選繪本、遊記,以及富有知識的漫畫書,培養他們對書本的興趣;再慢慢引導子女閱讀圖解歷史書、具圖片和插畫的百科全書等較艱澀的內容;然後閱讀小說等以文字為主的書籍。

親子共讀既可拓展子女對世界的認知,增廣見聞,啟蒙孩子的興趣,更可以一同代入書中情境,仿如親身經歷當中的情境與情緒,在親子互動的過程中,增進親子關係,並達到紓壓的目的。 

動手動腦:桌上遊戲大對決

如果你的子女是個重度電子遊戲迷,不喜歡外出,也不愛閱讀,那麼桌上遊戲便是你的最佳親子活動!桌上遊戲種類繁多,部分需要群體合作,甚起一起動手做,以奪得遊戲勝利,遊戲關卡的設計提供如電子遊戲般「過關」的快感,促使子女放下手機和電子遊戲機,專注於與家長度過一段高質素的親子時光。

桌上遊戲也可以訓練子女的思考、邏輯、語言等能力。以「璀璨寶石」(Splendor)和「拉密數字牌」(Rummikub)為例,都是適合二至四人的遊戲,當中考驗算術能力,作出決擇時也講求邏輯思維,才有機會取得勝局。另外,與隊友協作,或是與對手斡旋,都能培養子女的溝通能力,學習書本以外的技能。

以上活動都旨在讓家長和子女在互動中拉近關係,感受彼此的關心、愛護和溫暖,進行深入的親子對話。家長童學還有更多親子活動待你發掘,包括郊遊路線、親子共讀的竅門、親子書單等等,有助好好規劃假期,度過一個份外溫馨的聖誕。

Hashtags: 
家校童心, 應試壓力, 紓壓活動, 親子共讀, 親子活動
Edpost Title: 

不打烊的圖書館: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教學有道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除了是生活的休閒活動,亦可以是吸收知識、陶冶個人性情品格的重要途徑。不少學校都積極在校園推廣閱讀文化及氛圍,讓學生養成日常閱讀的興趣及習慣,不但可以實踐「從閱讀中學習」,教師更可以透過善用多樣化的電子閱讀資源,把跨課程閱讀融入學與教,對教學以及實踐深化閱讀大有裨益。

Undefined

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閱讀除了是生活的休閒活動,亦可以是吸收知識、陶冶個人性情品格的重要途徑。不少學校都積極在校園推廣閱讀文化及氛圍,讓學生養成日常閱讀的興趣及習慣,不但可以實踐「從閱讀中學習」,教師更可以透過善用多樣化的電子閱讀資源,把跨課程閱讀融入學與教,對教學以及實踐深化閱讀大有裨益。

跨課程策略 把閱讀文化融入各學科

閱讀習慣從小培養,在校園打造良好閱讀環境,不僅可以讓孩子從書中吸收和累積新知,提升語言及閱讀能力,還能激發孩子對閱讀及學習的興趣。聖公會基恩小學早在幾年前就制定閱讀推廣的整體校本發展方向,推動「從閱讀中學習」,持續鞏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早前疫情停課期間亦使學校加快推動閱讀電子書的策略,以培養學生多元化的閱讀習慣,持續建立校園閱讀文化。

聖公會基恩小學圖書館主任黎綺敏老師提到校內的閱讀策略是以全校參與模式為主,由圖書館科組統籌整體閱讀策略,輔以其他學術科組的協助,就不同的學習主題、科目及級別來度身訂造合適的閱讀課程,推動跨課程閱讀。以中文科為例,教師會就課程的單元主題挑選相關的圖書給學生閱讀,小一及小二以圖畫書為主,小三及小四選擇橋樑書(以文字為主,圖畫為輔的圖書),而較高年級的小五及小六則多挑選少年小說類型的書籍。學校會定期推行主題閱讀的活動,例如教師會自製閱讀分享短片,鼓勵同學參與閱讀。書籍化身為老師,涵蓋不同的學習範疇,讓學生能夠從閱讀中學習,在書中開拓自己的眼界。

edpost_1.jpg
(學校的圖書館網頁定期有老師自製的閱讀分享短片,也有不同閱讀活動、電子書相關的資訊、供學生瀏覽。)

讓學生「閱」得快樂

為了協助學生從閱讀中學習,黎老師表示「個人化」及「分享」均是重要的元素。學校鼓勵學生可根據自身的能力及興趣,進行個人閱讀計劃,發掘自己感興趣的書籍閱讀,從閱讀中學習不同學科範疇的知識。學校特別設計了「閱讀筆記」,讓學生分享閱讀後的體會,並不時舉行故事工作坊推廣親子分享閱讀。

黎老師提到推動電子書支援實體書閱讀也是學校的未來大方向,學校訂閱教城的「e悅讀學校計劃」為師生提供閱讀電子書的途徑,尤其是停課或是假期期間,學生即使在家中也可以透過不打烊的網上圖書館,挑選與學習相應類型題材的電子書,有助多元化閱讀。

edpost_updated1.jpg
(閱讀筆記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先發掘自己感興趣的主題,引導他們提出疑問,再從閱讀過程中尋找答案。)

配合學與教政策推動閱讀

從中學階段繼續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有助深化閱讀層次。寶血女子中學向來重視閱讀教學,近年也不遺餘力推動閱讀以配合學與教政策。學校的教務副校長曾美月老師認為「閱讀是學習的基礎,內化知識、技能之有效途徑,因此是校內政策重點發展及關注事項。」學校早年更決心推動改革來改善校內的閱讀風氣,由語文及閱讀推廣組主導制定推廣閱讀的大方向,並延伸至跨學科滲入閱讀元素、增加閱讀課業,同時透過一系統的閱讀活動、獎勵計劃的配合,讓閱讀成為「全校參與」的事。政策推行數年,曾副校長認為各學科融入閱讀元素已經略有成效,甚至教學中更會加入創意元素,例如安排學生閱讀中史科相關書籍後,要融合學科知識來創作漫畫,達致以閱讀鞏固學科的知識之餘,亦可增加學生的學習及閱讀趣味。

為了讓學生把閱讀元素融會貫通到不同的學科,並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寶血女子中學特地設立主題式學習模式。司徒美儀助理校長提到語文及閱讀推廣組會統籌跨學科閱讀活動,例如中國茶文化為主題的教學活動,由學校購入茶具器皿,與STEAM科組協作舉辦茶文化的體驗工作坊,讓學生從中了解茶的來源、特性、沖泡技術等,引起學生的興趣,並同時舉辦相關的主題書展推介,讓學生把書本內的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實際體驗,結合閱讀與實踐。主題閱讀活動題材豐富多元,學校亦曾舉辦生死教育、傳統節慶及以辦學團體「寶血女修會」為主題等活動。

tu_pian_1.jpg
(學校舉辦中國茶文化的主題教學活動,配合體驗活動來鼓勵閱讀文化。)

推展閱讀至各層面 營造校園閱讀風氣

在校政的配合下,除了跨學科閱讀策略受到重視,語文及閱讀推廣組亦致力讓閱讀滲透課堂內外。圖書館主任師欣欣老師提及學校會設全校的閱讀基準,審視及分析各班借書的數據來調整學與教的策略。學校推行閱讀之星龍虎榜,支持及鼓勵學生從閱讀中學習,獎勵計劃大大提高圖書館借閱量。閱讀改革也不能忽略學生的參與層面,學校近年力圖以學生主導推動閱讀改革,校內每年推行大型問卷調查,由學生投票選購嘉愛的書籍,以購入適切的書籍。學校亦積極培訓閱讀大使,定期由學生推薦好書以加強推廣閱讀效能;師老師期望可以透過閱讀大使親身參與推廣閱讀文化,讓他們成為閱讀政策的先驅,發揮協同效應以營造校內閱讀氛圍,輔助教師更有規劃地優化閱讀措施。
yuan_xiang_pian_1.jpg
(學校重視閱讀氛圍,校長會定期向學生推介好書,並讓學生投票選購喜愛的書籍。)

yuan_xiang_pian_2.jpg
(學校會在校內舉辦書展,學生可以從中選書,然後交由圖書館購入以豐富館藏。)

去年,因應疫情的發展,學校因時制宜逐步開展電子閱讀,參與了教城的「e悅讀學校計劃」。學校的網讀統籌龍華媛老師提及多元化且便利的電子書有助學校全天候地推廣的閱讀,各科老師可以挑選適切的電子書籍訂閱,派發予學生隨時隨地於網上閱讀,開拓電子閱讀的新方向。

近年電子書成為推動閱讀必備之選,尤其是豐富且便利的電子閱讀平台資源,猶如24小時「不打烊的圖書館」,教師可因應課程需要及學生閱讀能力而靈活選擇書目,讓學生在假期隨時享受閱讀的時光。其中教城的「e悅讀學校計劃」提供校本訂閱服務,涵蓋多個題材和程度的中英文電子書,系統提供每本書籍的閱讀量及累積閱讀時間等數據,協助教師仔細了解個別學生的閱讀表現。通過學校推廣閱讀的整體政策,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他們自主學習精神,達致從閱讀中學習。
 

Hashtags: 
教學有道, 電子閱讀, 跨課程閱讀, e悅讀學校計劃, 自主閱讀
Edpost Title: 

教師持續創新迎未來教育

Thursday, December 23, 2021
焦點專題

即將踏進新一年,疫情繼續反覆,環境充滿變數,促使教育界深思學生需擁有的未來技能和思維,同時催化教師們變革學與教及持續創新,透過集思廣益,並肩建構未來教育,培育立足未來的人才。

 

Undefined

即將踏進新一年,疫情繼續反覆,環境充滿變數,促使教育界深思學生需擁有的未來技能和思維,同時催化教師們變革學與教及持續創新,透過集思廣益,並肩建構未來教育,培育立足未來的人才。

疫下催化創新教學策略 教師化身KOL自創教學節目 

疫情改變了教育生態,不少學校竭力轉危為機,上下一心在校內推動嶄新的教學模式,力求在任何環境下,學生都能「不停學」。第二屆創新教師獎得獎者聖公會主風小學在疫情期間,自創C.A.S.T.直播影片節目,統整超越學科的學習經歷,創新的教學策略提升了學習趣味及學習動機。C.A.S.T.的節目結合學科知識、生活技能與邏輯思維,由教師化身KOL拍攝,用有趣的手法呈現以文化(Culture)、藝術(Arts)、運動(Sports)、屬靈 (Spiritual)、技能(Skills)及科技(Technology)等為主題的學習內容,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

109.jpg
(全校教師群策群力,化身影片節目製作團隊,將教學活動融入影片中,增添學習趣味。)

校方製作「特備教育節目」,包括中文、英文、數學、常識、音樂、體育、視藝、普通話、宗教各科,讓全校師生及家長於線上觀看直播,學生一邊收看老師的表演,一邊吸收各科知識。教師會從日常生活中取材,並以多元化的主題製作教學內容,給學生塑造輕鬆、有趣、具創意的學習情境及活動。主題除了圍繞課程,亦包括非學科知識,貫穿「五育發展」元素,如生涯規劃、價值教育,建立學生的正向價值觀。例如以「教師廚房」讓學生認識客家文化、以拉筋結合數學推動在家運動、以街舞結合音樂及體育創作「抗疫洗手舞」,又會教授學生「愛的五種語言」和製作手工慶祝母親節等,希望扣連不同的科目及生活,當中亦會加入互動元素,如即時投票及留言版,儼如真實的互動電視節目。

139qing_diao_xiao_guang_du_.jpg
(其中一集節目以「全校舞動」為主題,結合音樂及體育,學校特意邀請街舞導師作指導。參與教師須創作一段「投疫洗手舞」即場比拼,大展舞姿。)

a.jpg
(學生除了在鏡頭前觀賞節目,更可以即時參與投票活動,增強「虛擬課室」的互動性。)

教學團隊群策群力 勇於實踐教學無彊界

聖公會主風小學副校長冼頴思表示,要製作一個節目非易事。由構思主題、鋪排內容、設計分鏡(Storyboard)、撰寫講稿等均由教學團隊一手包辦。「一開始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節目播出後很受歡迎,收到很多同學和家長的正面反饋,是教學團隊一個很大的動力。校方在每次製作節目後,都會不斷優化教學內容,並推陳出新,希望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科都能寓學習於娛樂。」而在製作節目的過程,亦會按照不同教師的強項分工,讓大家可以在不同的崗位上發揮所長。冼副校長本身喜歡烹飪,其中一集節目是關於教師以競賽方式煮食,教授學生認識客家文化,她認為能夠將自己的興趣融入教學,使能在籌備的過程樂在其中。每次直播時,有一組教師團隊會透過電腦即時觀察學生們於鏡頭前的反應,並向現場節目主持反映,以調適教學策略,增加互動元素,驅使學生投入 。

113.jpg
(在疫情之下,要在網上教授「非物質文化遺產」令教師費煞思量。一班教師變身「廚神」比賽,更邀請法國藍帶主廚擔任評判,以輕鬆的形式結合寫作教學,讓學生認識客家文化。)

疫情促使「混合學習」再次成為炙手可熱的教育模式。聖公會主風小學數學科主席李民亮老師指,師生已逐漸熟習使用電子學習平台,教師利用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讓學生在電子平台自學知識概念,並可隨時隨地按需要重溫,而上課時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討論學習重點,以提升學習的深度及寬度。特備教育節目會加入即時的「Polling環節」,鞏固學生對內容的認知,亦會運用聊天室,讓學生搶答或作答,增強互動性。

疫後全校起動課程變革 裝備學生全人發展

要有效提升學與教效能,培育學生廿一世紀技能與素養,擴闊學生的社會及國際視野,變革課程設計和策略是不可或缺的。另一間「創新教師獎」的得獎學校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以創意 STEM防疫專題課程,運用STEM知識設計及製作個人化3D口罩,以科學探究為主導,配合工程設計及VR編程,應用新媒體構建自主學習,採用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發展學生解難及自學能力,並培養學生的科學及科技素養,開拓人文關懷價值。 

疫情期間,防疫成為社會上最大的挑戰。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校方希望讓學生了解更多疫症的知識,以及有效保障健康的方法,於是在校內推展「3D口罩專題」課程。課程包括外科口罩的設計、功能及作用,以科學探究利用公平測試去了解不同口罩的效能,包括口罩舒適度,透氣功能及防飛沫效功能等等。教學主題不但緊扣生活,更讓學生透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主動分析學習需要,一手策劃學習目標,辨析學習資源、選取合適的學習策略及評估他們的學習成果。另外,透過設計及製作3D口罩,學習3D打印應用設計製作,並印製及個人化特色的口罩,以「動手做」(Learning by Doing)的學習方式來加深學生對科技及科學知識。

ying_mu_jie_tu_2021-12-17_xia_wu_4.07.21.png
(校方運用不同的網上互動學習平台,讓同學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例如:預習課文、重溫學習影片、動手做口罩的教學重溫等。)

img_9906.jpg
(學生學習3D打印應用設計製作,設計及製作個人化特色3D口罩。)

促進跨學科協作 締造多元化學習經歷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物理及科學科老師余利勤老師指,除科學探究外,課程結合編程教育,學生在CoSpaces VR編程軟件中創作3D口罩,並製作VR互動展覽館,增強互動性。「學生透過學習運用新媒體應用程式,匯報整理學習成果及展示,同學不只動手做,亦會動口說,公開展示及解說個人的作品,紀錄整個學習歷程。」「3D口罩專題」課程融合不同學科知識,同時結合電腦科、科學科、視藝科、家政科等共同教學,運用創新科技如AR、VR、3D列印及教育科技等,啟發學生創意。

01.png
(透過簡單編程及角色設計VR展覽館,學生學習使用CoSpaces Edu 軟件展示學習成果。)

除學科知識外,「3D口罩專題」課程以廿一世紀學生的六大技能及態度為學習目標,包括創意及想像力、個人發展、運用科技的能力、解難能力、溝通能力及合作精神,以裝備學生立足未來。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科學領域統籌主任廖健恒老師表示,「不只學生有跨學科的學習,教師也是跨學科的學習。」有別於傳統的教學模式,整個課程設有多元化的學習經歷,學生在過程中體現批判性思考能力、協作能力、創造力等等。課程不斷推展及伸延,現時逐漸加入更多不同的元素,例如品德教育、社會關懷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同時,校方不斷實踐並嘗試創新的教學方式,締造教學相長。

03.jpg
(「創意 STEM防疫專題課程」的最後一課,同學展示個人3D打印口罩成品。)

想知道更多創新教學法,可以參與「創新教師獎」系列︰創新教學薈萃的網上研討會,聚集「創新教師獎2021」的得獎者一同分享寶貴的創新經驗,從變革課程設計、運用創新科技以至建立融合生活與學科知識的創新教學模式,實踐創新教育。

Hashtags: 
焦點專題, 創新教學, 自主學習, 翻轉教室, STEM, 教育科技
Edpost 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