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A A+ A++

報名

btn_submit_chi.png

對象及組別

  • 所有香港小學、中學和特殊學校教師
  • 設小學組及中學組(特殊學校將根據其主要學習階段劃分至中/小學組),參加者須於提供正規課程的本地學校任教
  • 參加者可以個人或團隊形式參加
    1. 個人組別
    2. 團隊組別 - 須由二至五名教師組成,及於同一所學校任教
  • 每名參加者在同一屆「創新教師獎」,只可報名個人團隊其中一項,亦不能加入多於一個團隊。
  • 過往曾獲頒發創新教師獎的教師,其參選作品(包括個人及團隊)必須與先前獲獎的有明顯分別,才會獲考慮頒發獎項

主題

教育當下.立足未來

評審準則

  • 創新學教評 (30%)
  • 裝備學生立足未來 (20%)
  •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 (20%)
  • 可延續及擴展 (20%)
  • 對專業社群之貢獻 (10%)

提交作品

參加者須就評審準則詳述其教學策略實踐成果,並輔以具體行動及例子,展示如何善用科技,配合教育理論及創新教學法,成功實踐創新教育,提升學教評效能。

參加者須於2022年10月3日(一)下午6時正或之前,提交網上參加表格,並附上以下項目﹝下稱為「作品」﹞,中文或英文均可。

1. 兩份提名表格(提名人應為校長、教師或資深教育工作者,並以個人名義擔任)

提名表格

2. 不多於20頁、使用指定範本的PowerPoint檔案,並須加入以下內容:

個人

個人範本

項目(請參閱「參考資料」

內容

形式

創新學教評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 研究或學術理論;
  • 創新教學法及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案、教學策略、科技運用等;
  • 學習成效評估及學習成果,如進展性評估報告、學生問卷、學生訪問等;
  • 學、教、評材料,如教學PowerPoint、學習活動、工作紙;
  • 電子學習資源、學習平台或工具等;及
  • 對學生表現、改變、成果的評估或分析

文字、圖像或超連結

裝備學生立足未來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可延續及擴展的創新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 持續推行及發展,並擴展至:

- 不同學科或跨課程和/或
- 不同年級和/或
- 全校以至其他學校

的創新教學策略和實踐

貢獻專業社群的具體行動

  • 專業交流包括:培訓教師、作為顧問提供教學諮詢、經驗分享等

團隊

團隊範本

項目(請參閱「參考資料」

內容

形式

創新學教評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 研究或學術理論;
  • 創新教學法及教學設計,包括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案、教學策略、科技運用等;
  • 學習成效評估及學習成果,如進展性評估報告、學生問卷、學生訪問等;
  • 學、教、評材料,如教學PowerPoint、學習活動、工作紙;
  • 電子學習資源、學習平台或工具等;及
  • 對學生表現、改變、成果的評估或分析

文字、圖像或超連結

裝備學生立足未來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展現團隊合作及可延續學校發展的創新教學策略、實踐及成果

  • 持續推行及發展,並擴展至:

- 不同學科或跨學科和/或
- 不同年級和/或
- 全校以至其他學校

的創新教學策略和實踐;

  • 展現團體分工或協作的例子,如工作小組會議、進度報告、相關分享或交流;
  • 促進創新教育的各種有效途徑及事例

貢獻專業社群的具體行動

  • 專業交流包括:培訓教師、作為顧問提供教學諮詢、經驗分享等

參考資料

參加者可以參閱以下網站有關教學策略、實踐的參考資料。

3. 一段不多於5分鐘的影片,概述上述項目 (2) 的發展、實踐及成就

4. 其他補充文件(如適用),如學生作品、課堂錄影、學生問卷、進展性評估報告、學生訪問等。提交的學生作品只作評審用途,不會於網上公開。

註:

項目 支援檔案格式 檔案總大小
(1) PDF, JPEG 小於100 MB
(2) PPT, PPTX 小於100 MB
(3) AVI, MP4, MPEG, MPG, MOV, WMV 小於1 GB
(4) DOC, DOCX, PDF, JPEG, PPT, PPTX, ZIP 小於1 GB

規則

  • 作品須於2021年9月1日或之前開始於校內使用,並持續至今。
  • 作品必須屬原創,不可侵犯任何版權或違反任何法例。教城不會承擔任何因侵犯版權或違反法例而引致的法律責任。
  • 作品如包含學生作品、相片或影片,參加者須得到學生同意。
  • 參加者可提交曾參與同類型比賽或計劃的作品。
  • 參加者須於教城指定之網上平台報名及提交作品。
  • 參加者須提供正確的個人資料。
  • 評審結果由評審團決定,參加者對結果不得異議。
  • 參加者授權教城將提交的作品用作非牟利用途,並有權修改、翻譯、改編、使用、複製及派發作品全部或部份內容。
  • 作品不得包含淫褻、暴力、不雅或違反香港特區法律的內容。如參加者違反任何計劃規則或觸犯香港特區法律,教城有權取消其資格。
  • 教城有權更改計劃規則、內容及細節並擁有最後決定權。

常見問題

1. 何謂「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是指運用創新思維、方法、策略或工具來提升教育品質的過程。除了實施於課程設計、教學活動、科技應用、設備及基建、學習成效評估等,亦可以將「創新教育」發揮於無形的層次,例如培育學生的21世紀技能。即使是舊有的方法或策略,只要教師能因應學生情況加以調整及轉化,達致特定21世紀的教學目的,也算是「創新教育」的表現。

最重要的是這些教育變革須有教育理論支持,並有研究或數據分析支持其實踐的成效。

2. 應用電子工具是否就等於「創新教育」?
電子工具只是實踐「創新教育」的其中一種方法,教師更應着重的是如何運用創新教學法,使學與教變得豐富有趣,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更應懂得照顧學生的學習需求,透過適當的教學策略促進個人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