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便利,可是生活的方式正在消耗地球的資源。極端氣候出現,影響生態系統,對人類的未來或會帶來重大的環境變化,讓下一代生活在危機之中。教育和學習就是為了找出問題及解決辦法。教育局亦認為,「今日的學生,是明天的決策者」,培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價值觀,能有助改變社會和未來的發展,並提倡以三大原則融入在學校課程之中。
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倡导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价值观、态度和行动,以有利环境、经济和社会的方式生活,鼓励人们作出负责任的选择,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为世界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SDGs包含17项核心目标,涵盖消除贫穷、气候、教育、性别平等、贫富差距等重大议题,希望透过各国共同努力,让全球社会得以永续发展。在2015年,共有193个国家同意在2030年前努力达成目标。
17项核心目标:
1.无贫穷:消除各地的贫穷
2.零饥饿:确保粮食安全,永续农业
3.良好健康及福祉:确保和促进各年龄层的健康生活及福祉
4.优质教育:确保包容、公平、优质的教育,提倡终身学习
5.性别平等:实现男女平等,赋予妇女权力
6.清洁食水及卫生设施:确保所有人都能享用干净水、卫生和永续管理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确保所有人都可取得可负担、可靠、永续及现代的能源
8.体面工作及经济增长:每人也有合适的工作及待遇,促进包容和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9.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建造具备抵御灾害能力的基础设施,促进具包容性的可持续工业,推动创新
10.减少不平等:减少国家内部和国家之间的不平等
11.可持续城市及社区:建设包容、安全、有抵御灾害能力和可持续的城市和住区
12.负责任消费与生产: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和生产模式
13.气候行动:采取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和带来的影响
14.水下生物: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和海洋资源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15.陆地生物:保护、恢复和促进可持续利用的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管理森林、防治沙漠化、制止和扭转土地退化,遏止生物多样性丧失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让所有人都能诉诸司法,在各级建立有效、负责和包容的机构,创建和平、包容的社会
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建立可持续发展全球伙伴关系
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教学方法
教育是达致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向,学校则是推行相关教育最理想的环境。学校如想把「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纳入课程之中,教育局建议「可持续发展教育三大原则」,包括「议题为本」、「全方位跨学科」和「全校参与」。教育局亦在「价值观教育」网页上提供了不同学习阶段的教学资源,内容包括珍惜食物、废物回收、关注气候变化等议题,以日常生活切入,让各级学生由浅入深地了解不同面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位于英国的普利茅斯大学认为,可持续发展教育并没有「正确」的教学方法,惟普遍倾向以主动、参与和体验式学习方式为主,让学生参与其中,增加他们的理解、思考和行动能力。
而该大学订立了五种教学要素,期望教师可以把这些要素带入学习环境之中:
1.批判性思考:提供不同的讲座,也能要求学生撰写学习日志,进行小组讨论等。
2.系统思考及分析:利用现实的案例研究,进行专题研习,以主题活动形式学习,更可以利用校园环境和资源作为学习材料。
3.体验式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课堂,给予学生更多对话、动手的体验,参与小区团体的活动和事务。
4.创意思维:以角色扮演、未来展望等形式,以问题为本的学习方式,多角度思考解决方法。
5.协同学习:跨学科学习模式,提供多元化学习来源,如客席讲者,多方面协同学习和探索。
培养学生八项跨学科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指出,在可持续目标的教育中,学生可以获得八项跨学科的能力,包括
1.系统思维(System Competency):识别和理解关系的能力。
2.预期能力(Anticipatory competency):理解和评估未来多种情境的能力。
3.规范能力(Normative competency):理解和反思行为背后的规范和价值观的能力。
4.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y):集体制定和实践创新行为的能力。
5.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 competency):向他人学习、理解和尊重他人,处理群体冲突,并促进协助共同解决问题。
6.批判性思考能力(Critical thinking competency):反思自己的价值观、观点和行为。
7.自我意识能力(Self-awareness competency):反思自己在小区及全球所扮演的角色及能力,处理个人的感受和愿望,评估和激励自己进一步行动。
8.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Integrative problem solving competency):将不同的问题解决框架应用于复杂的可持续性问题,整合以上能力,制定可行、公平、包容的方案。
学生透过学习和实践「可持续发展目标」,不但能拥有丰富的学习经历,更能培育出全球公民意识,理解政治、经济、社会、科技和环境之间的联系,以及带来的问题和挑战,促进学生思考和设计更多可行的方案去解决难题,未来建立一个多元发展的未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