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各行各业,学生难免对未来感到困惑。中华基督教燕京书院的生涯规划部在初中阶段已为学生提供升学及就业辅导。早前,学校更利用人工智能系统进行数据分析,结合学生的兴趣、能力和性格特质,具体地反映出学生的职习发展倾向,协助教师掌握学生的潜在能力。
具有特殊教育需要(SEN)的学生,在成长阶段在个人和社会层面,往往面对着更多的挑战,使他们在发掘优势和目标时感到迷惘,生涯规划上较感吃力。有了AI的辅助,学校能更精准地为学生提供支持,也让学生在选科时不再基于成绩或一时的喜好,而是建基于未来职业蓝图的初步理解,为学生的升学路径建立稳建基础。系统的开发团队更分享成功例子,让学生寻觅到理想工作,发挥所长。
SEN学生面对多层次挑战
中华基督教燕京书院副校长萧谦伟先生分享,学校一直推动全校参与生涯规划教育,透过一系列多元化、全方位学习活动,加上教师悉心辅导,协助学生开拓职业视野,探索职业愿景。校方留意到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在生涯规划上遇上多层次的挑战:
萧谦伟副校长(左)曾为不少学生进行生涯辅导,很高兴看到学生找到目标和梦想。
个人层面:长期面对学习或社交上的挫折,容易形成较负面或模糊的自我概念,对个人兴趣、能力和长处未有清晰认知,对未来的探索动机亦较低。部分学生的执行能力稍逊,于整理复杂升学信息、规划长远计划、以及将目标化为具体行动时,常感到力不从心。
社会层面:社会对SEN学生普遍仍持有刻板印象,雇主有时会因「标签」而产生误解,先入为主地认为SEN学生能力有限,导致学生缺乏面试和实践机会,继而影响其自信心及求职动力。
此外,主流职业资讯往往侧重于学术要求及社交能力,忽略某些岗位对专注力、规律性、图像思维等特质的需求。这使雇主和学生难以将个人特质与职业要求连结。
人工智能系统生成具体职业建议
萧副校长分享,该校适时引入了「Snaildy多元生涯与学习支持平台」,加强学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辅导支持。「该系统利用AI技术,综合分析学生的兴趣、能力及性格特质,并参照如『霍尔兰六边形 』等职业兴趣理论,为每位学生生成个人化的职涯路向建议。」他说。
系统的研发团队「乐旼共融教育」(Snaildy)创办人刘乐健曾任驻校社工,他留意到SEN学生在规划未来的难处,同时发现很多SEN学生的「弱点」在合适的环境下变成「优点」,「例如自闭症谱系学生对细节的执着,若然把他们放在质量监控或数据整理的职位上,便是无价之宝」。于是,他和团队建立了「特殊资优中央资料库系统」和「Snaildy多元生涯与学习支持平台」AI系统,深入分析学生的多元智能特质。
「乐旼共融教育」(Snaildy)创办人刘乐健(右)和罗伟业。
Snaildy结合「霍尔兰六边形 」事业兴趣理论制作独有的生涯规划探索卡牌。
系统的运作分成两部分,首先是辅导老师利用「Snaildy生涯规划探索卡牌」,为学生进行评估。透过卡牌游戏,学生能轻松表达自己,结合「霍尔兰六边形 」事业兴趣理论,让老师快速掌握学生的喜好;第二步是老师把日常的观察持续记录到系统之中。两方面的数据结合后,就能建立学人的个人化档案,并交由AI分析,生成具体的职业倾向建议。
此后,Snaildy团队再联同学校协助学生配对合适的实习机构,并在实习期间全面支持学生,例如适应环境、理解工作要求,致力让学生、校方和实习机构均有正面体验。
中学利用卡牌为学生探索职业喜好。
平台收集的数据转化为学生的个人档案,再由AI生成职业规划的建议。
AI发掘潜能 成功助学生一展所长
家希(化名)是一位有自闭症谱系的中五学生,因在校内沉默寡言,学业成绩平平,家人对他的前景感到忧虑。人工智能系统为家希分析其具备的个人特质,再配对具发展潜质的职业后,发现「咖啡师」的工作性质能有效结合家希的个人优势,包括对细节处理的高度专注,以及良好的绘图能力。
Snaildy和学校立即携手为家希联系了本地咖啡店,提供实习机会。在实习期间,家希表现出良好的适应力,尤其对冲煮咖啡的严谨步骤,发挥出专注的优点,绘图的天份也有助学习咖啡拉花。实习结束后,家希传来与同事的合照,并打算继续担任兼职咖啡师,成功在工作中找到归属感。
家希实习完成后与同事合照,并将任职兼职咖啡师。
「Snaildy多元生涯与学习支持平台」目前已超过100间中小学及特殊学校应用,支持超过10,000名SEN学生,当中的配对包括像家希一样获得实习机会,也有成功入职,或升读合适课程,见证平台与学生并肩走过独特的职涯探索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