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开始,学生开始为未来一年的学习道路筹谋,认真思考未来升学和就业的路径。随着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不少人可能都会选择「问问AI」以获取建议。有调查发现,对于未来的职业选择,学生更倾向与人工智能「谈心」。本地学界在开发人工智能平台方面屡屡创新,例如有科大学者成功开发AI聊天程式,协助文凭试考生寻找升学路向;亦有机构研发「特殊资优中央资料库系统」, 运用AI技术协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按性格兴趣规划生涯。
人工智能的应用日益多元,目前已能安装于实时通讯软件平台,不仅能以互动问答形式,快速协助学生找出职业入门要求及薪酬等资料,更可透过分析学生所输入之数据,为其提供个人化升学及就业出路建议,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符合他们优势和抱负的路径。
超过85%学生曾用AI咨询职向
两家印度院校在2024年联合进行一项涵盖56个国家的人工智能工具研究调查,收集来自逾2,200多名学生及超过三万五千名辅导员的意见。结果显示,超过85%学生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如ChatGPT等寻求职业出路意见。
而在智利,有团队开发名为「Kai」的人工智能聊天机械人,能于实时通讯软件「WhatsApp」上模仿真人辅导员,根据学生输入的个人资料,提供个人化职业生涯指导。团队在2024至2025年期间,吸引超过4万3千名学生参与研究。研究指出,28%学生倾向与真人辅导员互动,而35%则更倾向与「Kai」互动。随着聊天机械人的出现,有可能扩大不愿与真人辅导员互动的学生之参与度。
两项调查均呈现出相近结果,反映人工智能对学生职涯辅导上展现的优势:
1. 以数据主导分析结果
使用「Kai」软件的学生认为,在寻求职涯辅导的过程中,不用担心因学业成绩或是对未来三心两意等原因,而受到「辅导员」的批判。此外,人工智能不具备人类的感知和刻板印象,而是依赖数据分析,所提出的建议亦基于实际数字。
2.全天候高效服务
相比人类辅导员,AI不用休息,学生咨询时不需限于对方的服务时间,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步伐回复和咨询。而「Kai」的回复速度是真人辅导员的五倍,大大提升回复的效率。
3. 实时提供客观资讯
「Kai」更紧贴学生提出的问题主旨,减少偏差,快速提供数据性资讯,包括课程资料、大学排名等。学生面对人工智能和真人辅导员时,会提出不同提问。与真人辅导员交流,他们较多寻求决策指导、实习经验等,例如「我有足够耐性去担任教师吗?」。而与AI对话时,则倾向查询事实和资讯问题,例如入职要求、薪酬和福利等,并能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信息。因此,AI能与真人辅导互补优势,让学生在职涯规划上有更全面的考虑,作出明智的选择。
提供职业导向建议的人工智能工具:
透过回答是非题,并应用「霍尔兰职业类型论」,从六大职业性格中探索与自身个性相近的职业类型,帮助寻找前路方向。
平台使用人工智能为学生配对符合其性格特征、兴趣和技能的职业。透过分析综合问题的答案,平台提供个人化的职业建议。
本地研发程序「Professor E」
香港科技大学副教授兼高级顾问(创业)黄岳永早前公布由他开发的人工智能聊天程序「Professor E」,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和情绪支持。计划设计理念是创造一个具备个性化功能、记忆力、情感感知能力的AI导师,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情绪状态,提供个人化的学习建议和情绪辅导。「Professor E」曾协助DSE失手的考生找到其他升学路径,亦在多间大专院校进行试验。
黄岳永教授透露计划在中小学积极推广「Professor E」,为更多学生提供生涯规划和情绪支持,甚至是感情咨询。基于AI着重个人化及私隐的特质,学生得以畅所欲言,不必担心受到批判或私隐曝光。他期待未来此程序能成为学生值得信赖的「随身向导」,随时随地提供及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