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保罗书院将可持续发展目标纳入校内课程 装备学生廿一世纪技能

拥有逾百年历史的圣保罗书院,在2018年已正式将联合国提出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纳入校本课程框架,旨在响应全球议题,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有学生曾结合SDGs知识、创新思维和科技能力,设计出具创意的计划和新产品;更有学生连结至大学选科,选择修读环境科学或社会学,期望以个人行为为社区带来正面改变。

圣保罗书院校长源迪恩认为,在学校引入「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其必要性。香港作为国际城市,学生可以藉着理解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如气候变化和贫富差异,从而连结到本地相关的议题和行动,例如废物管理和能源效益。而SDGs亦提供了完善的框架,能有系统地帮助学生紧扣知识和行为的关系。

多元化教学方案及学习模式

他提及,学校以跨学科协作和专题研习的方式把SDGs融入各科的课程之中,当地理科探讨「目标6:清洁食水」时,化学科则学习分析水质污染,中文科再以相关议题撰写论文等,以不同的学科角度贯穿整个议题的知识。而透过专题研习,学生就能尝试把知识「落地」,尝试提出改善方案,高中学生更被要求撰写学术论文。

除了在学科层面,学校亦曾参与「模拟联合国会议」,模拟提名和训练学生参加联合国峰会,扮演不同的国家代表,与本地、大湾区及海外年青领袖协商解决的方案。学校又成立「可持续发展学生大使」团队,监察能源数据等。学生经历不同的活动,学以致用,达到深化知识的目的。

(学生就SDGs到不同地方考察和学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能培养批评思维和解难能力,分析和评估环境相关的政策利弊,也能建立全球公民意识。书院的学生曾参与旧课本及校服回收及转赠服务,培养同理心,实践及反思「无贫穷」的目标和方法。

源校长指,新世代的企业愈来愈重视ESG(环境、社会、管理)的理念,学生在求学阶段已具备SDGs知识和实践经验,相信更易适应未来职场。

(学生参与旧课本及校服回收及转赠服务,反思「无贫穷」的目标和行动。)

SDGs结合创科力量   学生凭创意设计获奖

在数字时代,人工智能已被广泛使用。圣保罗书院同样鼓励学生应用各种AI平台,例如Google Earth Engine,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来追踪本地空气污染趋势,利用收集的数据和数据分析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行动成效,再撰写成论文。

除此以外,学校亦提供虚拟现实(VR)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和在线协作的机会,让学生与海外学校共创SDGs项目,如用Padlet设计可持续饮食的倡议,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沟通能力。

在不同的学习经历下,学生结合知识和科技能力,迸发创意,曾设计「校园走塑计划」(链接目标12:负责任消费与生产),将厨余堆肥技术应用在生物科实验,跨领域整合科学和社会创新;另有学生更开发「智能回收箱」原型,结合影像辨识技术分类垃圾,其创新设计获得「消费者委员会可持续产品设计比赛」创新奖。

(学生结合SDGs知识和创科技能参与比赛。)

(学校鼓励学生利用不同的科技深化学习。)

学生选择环保科学为升学目标

学校积极将SDGs融入课程之中,又连结公开考试,在DSE课程中引用SDGs案例,甚至协助学生申请成为本地或国际组织颁发的学生大使认证,以记录学生的参与经验,作为升学履历的软技能证明。

同时,学校亦在升高中的选科座谈会和家长工作坊中,向家长说明SDGs能增强学生的未来竞争力,如协作能力和创意思维等;又引入与其他机构举办的亲子种植工作坊,让家长也能体验绿色生活习惯,并有助提升亲子关系。

学校多管齐下的教学模式之下,据问卷调查,近九成高中学生认为SDGs学习「有助理解世界运作」,尤其欣赏实作活动,如校内的可持续发展行为和服务小区的活动等。源校长透露,部分高中学生更因而选择修读环境科学或社会学,期望以个人行动为社区的未来带来正面的改变。

关键字词

伙伴活动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