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家中的窗戶看見世界——培養國際視野

家長可能覺得和孩子談世界觀,對他們而言太遙遠。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則認為,在2019年新冠疫情後,揭示我們生活在一個相互依存的世界。「從氣候變化、國家安全到公共衛生,人類面臨的每個重大議題均是全球性。」(《Educating for Global Competence: Preparing Our Students to Engage the World》)因此,學者認為學生不僅需要具備全球和跨文化的知識,也需要培養優秀的品格,對世界的可持續性作出承諾。

哈佛大學教育研究院研究員Boix-Mansilla提出幾項建議,幫助K12學生或更年幼的兒童開展全球化的啟蒙。

1.一起畫一張地圖

鼓勵孩子在地圖上找出他們所知道的國家,以及與其他國家有聯繫的人與地方,了解我們身處的世界有很多不同國籍、文化、語言和宗教的族群。家長可以和子女討論身邊的社區和這些有聯繫的人,讓他們了解不一定要乘飛機前往不同的地方才能認識世界。

2.擁抱不同的語言

家長宜讓孩子認識到,除了自己的母語,還存在多種語言,甚至可以用肢體語言與人溝通。學會不同的語言,就能與世界不同地方的人連結、溝通和建立關係。

3.一同探索跨學科的全球能力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同探索世界不同的知識,例如是某種蝴蝶每年會從一個城市「移民」到另一個城市,讓孩子學習在世界另一端的生物知識。此外,不論在數學、藝術、音樂等不同的學科也能加入世界的知識,讓孩子知識學科的知識是解讀世界的鑰匙之一。

4.鼓勵思考及行動

家長可帶領孩子在國際新聞、全球議題上思考、討論和回應,例如是氣候變遷、可持續發展、貧窮等,在成人的重視、示範和讚賞下,孩子能養思考和回應的習慣。而家長亦應視子女為現役的世界公民,他們的行為不只能認識和理解世界,更能立即採取改善全球的重要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