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城電子報
A A A+ A++

教城電子報

請選擇身份:

多謝您訂閱教城資訊,最新資訊將傳送到已輸入的電郵地址。

焦點專題

多元課外活動 培育學生世界公民意識

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是近年的全球熱話,不論是社會或商界都不約而同地放眼未來,在政策或商業策略上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聯合國亦提出了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期待各國向着這17個目標邁進,造福人類。因此,培育具世界公民意識的未來主人翁也是教育界的目標。

在香港,有學校以此為基礎,設計並啟動不同計劃及課外活動,讓學生運用知識、創意和實作技巧,建構不同解決方案,解決身心健康、環保、能源危機等全球性問題,為可持續發展出一分力。聖保祿學校就是其中一所積極培育學生國際視野的學校,透過多元課外活動建立學生的未來技能,而該校更獲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工作委員會評選為可持續發展項目示範學校。

教學有道

不一樣學習體驗 藝術創意融入課堂學習

不少學校注重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透過將藝術元素融入課程,以戲劇、音樂、舞蹈、視覺藝術等豐富學生的學習經歷,打破常規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知識之餘,亦可以啟發創意和培養對藝術的興趣。以藝術融入教學策略行之有效,長遠而言也有助培育學生廿一世紀能力、社交情緒學習。

表演藝術並不是香港教育的主流科目,部分學校或會於學科滲入戲劇元素,或設立相關課外活動,大光德萃書院卻另闢新徑,特設表演藝術科目(Performing Arts),納入初中基礎課程,甚至利用此課程來推動學生的廿一世紀學習能力。該校的廿一世紀課程設計統籌、資訊及通訊科技科及表演藝術科(舞蹈及戲劇)老師梁靜巒表示,培育學生創意及廿一世紀能力不單可以透過電子教學或STEM課程,戲劇及舞蹈也可以發揮重大的作用。

家校童心

親子閱讀遊蹤:細味我城故事 傳承香港情懷

「爸爸媽媽還小的時候,沙中線還沒有開通,倒是有皇后碼頭坐落海旁。」聆聽父母「話當年」——大街小巷、人聲裊裊,無不盛載着滿滿的回憶。舊時的香港也被定格在書本裡,一片片城市掠影拼湊出舊香港風貌,還為歷史文化之傳承而牽線,讓孩子從閱讀中感受香港情懷,與城中大小事產生共嗚,共同締造嶄新的回憶。

少年Teen空

香港警署的前世今生

香港雖為彈丸之地,歷史底蘊卻十分深厚,擁有超過130項歷史古蹟,當中有不少都是以前的警署建築。經過多年的城市發展,有許多警署已經暫停作為警用建築使用,並已以活化保育方式重新發展。究竟這些警署以前和現在的模樣和功能有多大差別?且讓我為你道來它們的前世今生。

童學同樂

香港鐵路進化史

「屯馬開通真的很興奮~」一位鐵路迷在屯馬綫開通當天受訪,興高采烈地唱出了自己的心聲,成為一時網絡熱話。港鐵是我們不可或缺的公共交通工具,在2021年,每日平均載客量約為390萬人次。你可能每天出門都會乘搭港鐵,但你又是否知道以前的鐵路服務是由兩所公司管理的呢?以下的香港鐵路進化史,讓你多了解為廣大市民服務多年的交通工具。

教城動態

活動推介

其他推介